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动态

光明日报:“西藏江南”援藏情

杨连成 尕玛多吉    发布时间: 2012-10-23 15:29:00    来源:光明日报

  图为林芝地区波密县松宗镇栋曲村的“全村福”。

  图为林芝地区小康示范村里藏族风格的家庭旅馆。

  采访手记:

  雄鹰翱翔蓝天,骏马奔驰高原。美丽的西藏召唤着祖国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投入她的怀抱。中央制定援藏政策17年来,广东省先后有218名干部来到对口支援的“西藏江南”林芝地区建功立业,他们和全国各地及中央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的援藏志士一样,舍弃家庭亲情和内地的工作生活环境,用理想和青春为雪域高原托起了科学发展、吉祥安康的五彩云霞。

  9月4日至16日,记者二进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从尼洋河畔到鲁朗小镇,从米堆冰川到易贡藏布,看到的是致富奔小康的藏区新貌和汉藏干部群众的鱼水深情,听到的是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感受到的是新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藏族儿女正成长为西藏科学发展的栋梁之才。

  援藏援民生,可看小康村

  车过川藏线波密县路段时,记者想起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第5批广东援藏队领队刘毅的建议,就顺道走进林芝地区小康示范村之一的古乡巴卡村,看看3年前记者采访过的仁青一家现在是过怎样小康生活的。

  “好风景好比银行,办好家庭旅馆就好比有了印钞机!”广东援藏干部、波密县县委书记左孟新5年前在古乡巴卡村调研时给乡亲们说过的话,仁青当时无论如何都不信。可如今,他却带头把这“风景银行”越开越大,他的家庭旅馆不到一年就投入40万元,拥有了10个豪华标间,每个标间一晚300元不打折扣还满足不了内地游客的电话预约。

  记者从318国道进入古乡巴卡村,完全被这里得天独厚的雪山湖泊、鲜花丛林以及峡谷长河上的悬索大桥、青山绿水间的五彩民房所吸引。汽车径直开进一栋3层藏式小楼的院落里,一位身材高大的藏族中年汉子迎上来,一边给我们敬献哈达,一边自我介绍:“我叫仁青,开了间旅馆,承蒙光顾,感谢远方朋友来这里休闲度假,很高兴为您服务!”

  仁青的家庭和职业性的语言,让记者感到这里乡村的变化实在太大。站在一旁的古乡党委书记加布对记者说,3年前你来古乡时,看到的只是新村新房新马路,而这次你看到的可是口袋、脑袋都富裕起来的新人!广东援藏队在我们古乡先后投入3000万元,建起了巴卡、嘎朗、雪洼卡3个小康示范村,全乡村村都有小康示范户,户户都有致富能手,像仁青这样头脑灵活,又经过专业培训的旅游致富带头人,在古乡不算稀罕。

  一碗青稞酒下肚,刚过了50岁生日的仁青老板向我们讲起他家的小康生活。过去春种青稞冬放牧,产业单一,交通不便,别说能开得起家庭旅馆,就连吃饭穿衣都离不开政府救济。2007年,援藏队第一次进村来,开山架桥、通电通路、改水改厕,出钱出力帮助每户建设雕梁画栋的标准化新家园,还建起农家书屋和村民文化广场。刚开始还有村民不以为然,以为那不过是政府的“面子工程”,直到援藏队带来专家帮助制定村里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扶持家家户户发展旅游业和野生天麻、藏丹参、藏灵芝等高附加值的林下资源产业,乡亲们才真正信服了。不懂那些新技术,援藏队的专家手把手地教,每天还贴上一、二百元生活费和奖学金;不懂经营,就一批批派到内地考察加培训,一切费用援藏队全包不含糊。仁青说,他和乡亲们都是党的援藏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援藏队就是藏族群众的活菩萨。现在他家雇了几个内地厨师和服务员,光家庭旅馆一项每年轻轻松松挣上二十来万,还不包括草场承包的国家专项补贴款。

  走基层,看变化

  走基层,看变化,要紧的是看远离城镇和交通要道的偏僻山村变化了没有。藏在雪域高原深处的波密县松宗镇栋曲村,展现给记者的是另一番惊喜 。

  “大美波密”果真名不虚传。采访归来的傍晚,司机次仁扎西看我情绪高昂的样子,小声对我说,前面朗秋冰川下正在举行赛马节,那是栋曲村藏族兄弟一年一度的庆丰收仪式,去凑个热闹吧?

  “好!”越野汽车拐上一段崎岖的沙石陡坡,翻过一座高山后,我们在雪域峡谷间看到一片片白云般的帐篷和牛羊,夕阳下一座座木墙红顶的藏民村落里炊烟缭绕,一大群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人们在金黄色青稞茬地里围成圈挥舞长袖,手拉手跳起锅庄,村头田园周边还停满了农牧民自家的小汽车和摩托车,豪放而悠扬的歌声穿越高原的蓝天,直向我们迎面扑来。

  “扎西德勒”、“扎西德勒”,一番敬献哈达、青稞美酒的仪式过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扎西次登请记者品尝他们丰收的盛宴:羊多菌的甜饼,野生天麻的饮品,松茸和灵芝的果茶,虫草与丹参的胶囊以及琳琅满目的藏家小吃。

  “栋曲村藏在深山,几乎与世隔绝,村民们怎会有如此的丰收、幸福和喜庆?”扎西次登回答说:“我们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和援藏队的帮扶,率领村民走出深山,承揽工程,共同致富!”特地从镇上赶来的松宗镇人大副主席达瓦拉姆对记者说,在村里,扎西次登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长,在外面他就是栋曲施工合作社的总经理,他组建的村民施工队不搞公开招聘,而是规定全村37户每户出一名施工队员,一起跟他外出承包工程,工程成本集体入股,施工收入平均分配,每年长达7个月的施工期,给全村带回的财富和欢乐说不完。这赛马节越办越红火,就是扎西次登和施工队男人们献给全体村民的丰收礼物。

  今年46岁的扎西次登对这些成绩并不满足。他对记者说,栋曲村现在还算不上县里的小康示范村,还没有摆脱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村里还缺少支柱性的大产业和大项目。不过,我们很有信心,目标也有了,在县委援藏干部左孟新书记的启发和引导下,乡亲们已铁下心来,一定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开发周边的朗秋冰川、高原温泉、峡谷溶洞和草原牧场赛马节等旅游资源。作为村民致富带头人,他这个村长打算个人集资入股30万元,全村至少集资170万元,再争取各级政府和援藏项目的支持,不出3年,一定会让家家户户建起家庭小旅馆,人人吃上旅游饭,实现他们共同致富的远大志向。

  栋曲村村民共同致富的愿景,同样出现在玉普乡米堆村,在这个号称“中国最美冰川”之一的米堆冰川下,记者采访了18岁藏族小伙子白玛多吉,正给游客提供牵马服务的白玛多吉一路高歌《格桑梅朵》,记者问他为何这么高兴,小伙子说,米堆牧民的旅游马队就像冰川上的雪莲花一样,美美地开在每个牧民的心里。米堆村27户牧民,援藏队出钱买来马群,为每户免费分配一匹马,培训一名驯马员,组建了村民自我管理的旅游马队合作社,让大家每天排队轮流出勤,统一价格、统一服务、团结合作,只要冰川存在一天,米堆人家的好日子就会延续下去。

  车行千里,如在画中

  美丽的藏东南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一切关于西藏高寒缺氧的感觉仿佛都不存在。这是为什么?记者试图一探究竟。

  车过一望无际的鲁朗森林,人们无不被这里展现的“西藏瑞士”风光所震撼,如果再幸运地饱览难得一见的南迦巴瓦雪山真容和饱餐一顿鲁朗特色的石锅鸡,那就算是雪域高原上最幸运的人了。

  坐在鲁朗镇扎西岗村玛卡种植公司的会客室里,来自珠海的援藏干部、林芝县副县长李宏荣向记者展示他援藏两年多来呕心沥血的得意之作——广东省重点援藏项目“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规划图。面对记者,李宏荣不客气地说,多年来,媒体对西藏的宣传有个误区,好像雪域高原虽然很美,但也因为缺氧、路险、严寒而显得无比艰险,甚至恐怖。其实,真正的西藏绝不是这样可怕,尤其是海拔并不算高的林芝地区,不光拥有圣洁宁静的冰川圣湖,广阔无垠的高山草场,那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还是难得的天然氧吧。一家世界级规划设计公司的人才团队,在这里给了人们一个重新认识西藏的说法——西藏是一块完全有条件逐步建成生态环境优良、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和谐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今年3月启动建设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就宣告了一个以“诗意小镇、藏族风情”为代表的西藏旅游圣地的诞生。

  “3年内完成投资30亿,形成以鲁朗镇为中心的39公里旅游环线观光带,建成横跨雅鲁藏布江的峡谷大桥、3家五星级酒店和环绕蓝冰湖的7个旅游示范村。”李宏荣一边胸有成竹地描绘着这幅已经完成民房拆迁,并开始投资建设的宏伟蓝图,一边向记者透露广东援藏队正在大力推进“四位一体”的藏区人才培养计划。

  援藏干部、林芝地区社保局副局长胡登峰告诉记者,第六批广东援藏队已投入人才培训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大量培训机关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下岗失业与就业困难的城镇人口以及农牧民转移就业人员。波密县扎木镇嘎朗村女青年德青旺姆被选送到四川参加导游员培训,回村后成为嘎朗旅游区金牌导游,深得村民拥护的村干部,林芝县百巴镇7名藏族小伙子从广州技工学校学成归来后,不仅在拉萨市4S店实现了就业,还自己组装了一台“林芝号”小汽车。

  “一定要为藏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援藏工作队!”广东援藏队领队李雅林的话掷地有声,“我们今天推进的任何援藏项目,都是为了藏区的长远发展、群众致富和人才成长。”

(责编:子水)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