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更考验医生的真功夫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此,医院每年选派人员,都会充分考虑内、外科和医技科人员的合理搭配。医院第二批援藏军医、神经内科副主任韦道说,那时申扎县人民医院检查项目只能做三大常规,药品只有50多种,对医生的能力水平考验很大。有一次,半夜三点县城发生一起车祸,一辆面包车侧翻,十几名藏民受伤,被送到医院。他与另外两名军医展开紧急救治。对轻伤员,进行清创、缝合、包扎;对两名重伤员,他们在紧急处理后,又组织向医疗条件更好的日喀则医院转院,最终使这些藏民转危为安。
“输血”是为了更好地“造血”。藏族女医生次吉经常与妇产科副主任孙健电话连线讨论病情。2008年,次吉从妇产科学成归来,每当遇到技术难题,她都会向孙健请教。由于藏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活条件,几乎每名藏族妇女都有妇科病,生孩子更被喻为“鬼门关里走一趟”,当地群众十分需要妇产科。在85医院,次吉进行了近1年的妇科常见病治疗、妊高症、产科危重病人处理等知识的学习。“从与次吉进行的病例讨论看,我感到她技术进步大,基本胜任当地妇产科的需求。”孙健说。
藏族医生珍吉与普外科黄河主任也时常联系。珍吉曾经在外科进修1年,如今能够独立完成局麻条件下的外科手术。前不久,珍吉接诊了一位耳朵下方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皮肤瘤的藏族小姑娘。为了保险,他向黄主任传送了患者症状照片,并在电话里讨论了病情。“我只是要求他注意保护面神经,注意止血要彻底,加强防止感染,他完成得非常好”,黄主任满意地说。
人才帮带不光实现了临床进步大,辅助科室也有了质的飞跃。过去检验只能做血常规,如今可以开展血糖、血脂、肝肾等生化检查,此外还能开展B超、心电图、胃镜等多项检查。央珠刚到检验科时,连试剂叫不全,更没有见过全自动生化仪等检验设备。科里分别让她到生化、微生物、免疫、输血等组轮训。经过1年的真带苦练,央珠“出师”了。
医院不光真“输血”,更致力提高医院自身的“造血”功能。如今医院共有帮带了11名藏族医生,又赠送了胃镜、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小型呼吸机、眼科AB机、角膜曲率计等医疗设备。此外,医院还捐赠了近百万元现金,帮助医院进行医疗条件的改善。申扎县人民医院用这些钱购置了不少仪器设备,每件设备上他们都主动地贴上了“解放军八五医院”的标签。
(责编: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