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对口支援

援藏之本关键在于“生态”与“文化”

周勇刚    发布时间: 2012-09-06 11:22: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从2002年起,中国石化挺进了平均海拔4745米的班戈县,由此拉开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帷幕。

  晴天灰,雨天泥,雪天冰,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石化人“敢叫日月换新天”,先后投入2.04亿元资金,在当地陆续建设92个项目,让这个当地最为贫困的县之一,跃起走向西藏中等地区发展水平。

  10年间,平均每年援藏2000万的背后,一个令人兴奋的数字呈现出来:班戈县2011年生产总值达到3.52亿元,比2002年增长161%;地方财政收入705万元,比2002年增长370%;牧民年人均收入4190.37元,比2002年增长188.9%。

  中国石化援藏,业绩可喜可贺。它是中央企业援藏的缩影,更是整个内地企业援藏的浓缩。面对下一个十年,如何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科学统筹援藏规划,更好地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三个发展要素,值得我们作一番深入的考量。

  纵观援藏初期的工作,无论是国家部委还是地方省市,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企业,尽管与西藏对接的形式有所不同、对接的内容各有侧重,但最终体现出来的都是人财物的输送。

  从藏北草原到藏南林海,从藏东峡谷到藏西高原,各路各方援藏大军风尘仆仆摆开战场:交通运输、电力燃气、教育医疗、安居就业等基础建设项目拔地而起。

  初期的“项目援藏”成为“输血”西藏最主要的途径与形式,这亦与当时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契合。

  统计数据揭示,新世纪初的西藏,三级以上公路仅达955公里,未通公路的乡(镇)有123个,未通公路的行政村2250个;电力装机容量仅有17.3万千瓦,未通电的乡镇452个,未通电的行政村5042个;农牧民文盲数量庞大,初中入学率仅为39%,高中入学率为16%;生产总值不过18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706元,多数人处于贫困线以下。

  当下,从解决温饱转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藏地区若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原来的“输血”型经济必要走向未来的“造血”型经济。而与之相对应,“产业援藏”势必上升为最主要的途径与形式。

  不容置疑,西藏是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以班戈县为例,已探明且储量大的矿种有:硼矿、菱镁矿、氯化锂、石灰岩、油页岩、芒硝等。拥有如此大的“本钱”,不能不说对当地二次腾飞有“助力”作用。

  然而,目前在西藏,围绕矿产等资源性开发已经或正在成为产业援藏的主要内容,这不得不令人担忧。因为千万不要把廉价供给的资源、广袤可供不计成本使用的土地、“无穷”廉价的劳动力当成比较优势。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