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福建师大附中的一名教师。2007年6月,张敏被选拔为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干部,开始了他3年的援藏生涯。
西藏林芝地区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这对于长期生活在福建的张敏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刚刚到达西藏的第一个月,他因为缺氧头疼得厉害,寝食难安,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瘦了一大圈。但张敏深知自己来西藏工作的责任,在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前,他最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身体。
进藏后,张敏担任林芝八一中学常务副校长。初来乍到的他深入班级与师生交谈,经过3个月的深入调查研究后,张敏提出以建立西藏自治区级初级示范中学为目标,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并且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
2008年,福建省第五批援藏队筹集了500万元资金实施“闽藏青年育才工程”,资助林芝地区100名贫困学生免费到福建学习3年。在实施过程中,张敏做了大量工作。他不仅要协助工作队制定相关规定、项目开展方案,组织开展选送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组织老师将学生送往福建学习,同时还对送往福建学习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密切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009年2月,张敏出现了严重的睡眠呼吸停顿现象,医生告诫张敏不能到缺氧地区工作,并提出实施手术治疗。为了能留在西藏继续工作,张敏不顾家人反对,坚持采取保守治疗。为此,他每天都必须吸氧、吃药,睡觉时还需要整晚戴着呼吸机。
“虽然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能力有限,但我深深感受到援藏工作的责任重大、意义重大。为了孩子们,我愿意奉献自己。”在向援藏工作队汇报的工作总结中,张敏这样表明自己的心愿。3年的援藏时间在张敏看来是那样短暂,因而他总是加班加点,希望能为孩子们多做点儿事情。在学校,他经常啃着馒头办公;在医院,他一边打点滴一边指导学校工作;在福建休假期间,他经常四处为教师购买教辅资料……
3年来,张敏撰写了70多万字的调研材料和工作笔记,制作了60多个课堂演示件,举办了100多场讲座,内容涉及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如今,他编写的《教师工作手册》成为林芝地区教师的工作范本,他搭建的教师资源库成为老师们查资料、交流经验的平台。在大家的共同推进下,林芝八一中学成为地区级示范学校。(作者:石伟)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