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中国心”是2008年由全国优秀医疗卫生界爱心人士发起并参与、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主办、步长(制药)集团全程赞助,以“老少边穷”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救治为核心的大规模定点、定向的大型健康关爱公益行动。2011年,“共铸中国心”被中央统战部纳入“同心工程”,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医疗志愿者深入西藏拉萨、山南、阿里等地,开展大规模“同心·共铸中国心”系列公益行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2012年7月,记者跟随“同心·共铸中国心”走进青海。见证并记录下来自首都128家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医者仁心的职责。
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和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心脏手术是许多先天性心脏病唯一的治疗方法,是这些孩子唯一的希望所在。然而,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对手术团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成长较缓慢,加之高原缺氧等因素,在藏区,一方面藏族儿童先心病发病率远远高于内地,另一方面医疗队伍在先心病的救治力量方面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很多患儿因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而早早离开这个世界,或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丧失手术机会,很是令人痛惜。
她是一个双下肢瘫痪萎缩的痴儿,安静地趴在父亲的背上。为了找到能救治孩子的方法,父亲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背着她一路从甘孜到了曲麻莱。当你握着她的手或轻抚她的脸时,她会一直笑。她不言不语,却能用纯净的眼神读懂你的亲近友善。就在7月16日,他们抱着希望来到了巴干寺。无奈医生的诊断依旧令人心酸,孩子只能进行康复治疗,尽量使得肌肉不再过度萎缩。毋庸置疑,日常的健康宣教和防治知识的普及必不可少,但是藏区医疗相关方面的建设更是保证藏区百姓能获得及时治疗、保障广大藏族群众尤其是孩子们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础。有药可买、有病可医、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是关键。
才巴央宗
图中的女孩叫才巴央宗,12岁,来自巴干乡麻秀村寄宿小学。7月18日,在玉树曲麻莱县政府准备的临时彩超室里,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吴山大夫正在为她和另一位同学嘎桑永吉做检查。两个12岁的小姑娘均被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心脏已像成人大小,必须及时进行手术。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有先心病。青藏高原氧分压低,固先心病患病率远较平原地区高,是危害儿童及成人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而“动脉导管未闭者”,凡年龄在35岁以下,不论有无症状,均可考虑手术,并且此类手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并不复杂,但在海拔极高、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由于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及时进行手术就显得异常困难。所幸的是,共铸中国心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郑红兵表示,孩子们将会前往北京进行免费的全面治疗,让他们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健康康地成长。
格杰扎巴
“重度,建议外科手术。”这是医生李磊在此行义诊的最后一天里写下的一张诊断结果单。患者是就读于巴干乡完小4年级的格杰扎巴。检查完毕,格杰扎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依旧和身边的同伴嬉笑玩耍。经过翻译人员简单解释后,格杰扎巴的父亲面露焦急的表情,不停的念叨:“这肯定得花很多钱,北京的专家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
有类似病情的孩子,在遥远的青藏高原,还有很多很多。青藏地区,由于其气候环境与中原沿海一带相差甚远,是一系列疾病的高发地。如先天性心脏病、肝胆疾病、白内障、心血管疾病、风湿类疾病等,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加之长期对于疾病的诊治和护理工作都还处于初步阶段,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普遍,条件制约严重,长此以往,小病拖成了大病,对藏族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病早逝现象也时有发生。所以提高藏区医院的各方面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此次“同心·共铸中国心青海行”大型公益活动,义诊总人数达到23100人,其中僧侣900余人,部队官兵163人,入户巡诊55户,先心病筛查1100人,查出先心病患者100余人,培训授课27场,听课医务工作者1600人次,示范性培训18次,专家指导手术35台,临床专家业务查房和会诊56次,急救重症病人现场抢救7例。本次活动筛查出的首批先心病患儿也于9月在北京接受了手术治疗,恢复情况十分理想。
真心希望并呼吁能有更多的仁心仁术在这里撒播,造福这“佛光闪闪,三步两步便是天堂”的青藏高原。
(责编: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