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进入采访部的这四个月,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一张张让人温暖的面孔。
虽然,有时候不免抱怨,抱怨门卫保安对记者的严防死守,抱怨出去采访遇到的鬼天气,抱怨路上遇到的大堵车,抱怨文思枯竭……
但是,当这些温暖的面孔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当这些温暖的面孔开始向你述说人生的时候,所有的抱怨顷刻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神清气爽。
这些面孔的背后,或许有着精彩的故事、或许有着强大的精神、或许有着不同寻常的思想。他们如此不同,但又如此相似——他们身上都带着“藏”字的烙印,藏族、藏文化、藏学研究……他们如同集体受了神圣的洗礼,与“世俗之人”相比,有着分外的执着与纯粹……
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上高原下林海,为高原生态保护马不停蹄,却乐在其中;
一位70多岁的老藏医,家徒四壁,收入仅够糊口,宁愿把钱花在病人身上,也不给家里添一把椅子;
一位50多岁的学者,著作等身,却孤身一人,背起行囊,到西藏阿里进行野外考察;
一位40多岁的藏族播音员,为了事业,北漂十年,却也难抑孤独,“下班,离开广播电台,我就什么都不是了。一转身,我就淹没在茫茫人海中”;
一位30多岁的藏族女作家,为了梦想,静水深流,她用爱灌溉孩子,“希望孩子一生都带着两颗心做人,一颗心承受,一颗心爱人”;
一位20多岁的藏族歌手,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依然怀揣梦想,“我会一直坚持”。
在我的脑海里,他们聚在一块儿,就像一个闪着金光的小集体,在他们身上仿佛能看见圣地的灵光。
前些天,在欧美同学会的新春联谊会上,又听到了这么一首诗朗诵。
……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
这首诗很长,朗诵者从头到尾朗诵了一遍。
他说自己的普通话很不标准,但是贵在饱含感情。
台下发出一片温暖的笑声。
有人说,人生如一趟列车之旅。
是的,人来人又往,谁在这一站离别,谁又在这一站相遇?途中能够与他们相遇,能够聆听他们的人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命定的幸福。
在此祝愿所有途中与我相遇的人们,平安吉祥,感谢途中有你。
(责编:卓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