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札达县誉为“土林环抱的地方”,这话一点不假。从县城到达巴乡,这种景象一直断断续续地伴随着我们。本以为它会渐渐消失,没想到了达巴,它又集中起来,成为一组千姿百态的景象,丝毫不亚于古格王国的恢宏气势。达巴乡近在咫尺,远处喜马拉雅山上的白雪极目可见,在宏伟土林的辉映下,小小的达巴乡政府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四季皆冬色 摄影:王福润(北京)
一箭之地,莲花开处
达巴原是个约有4000左右人口的小王国,当时属古格王国管辖,兴起于10世纪,灭亡于17世纪,其兴衰基本与古格同步。而达巴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东南部达巴乡,距县城76公里,北纬31度13分,东经79度55分,海拔4500米,面积达1500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分布在两座山脊之上,两山之间有山谷相隔,地势十分险要。它集古城堡、洞窟、土林峡谷为一体,具有极高的旅游、探险、考古和远古生物、远古气候变迁研究价值。
据李永宪、霍巍和更堆编写的《阿里地区文物志》介绍,“达巴”在藏语中也译为“达布”,意为“箭头落地之处”。据说“达巴”为古格王国时期的“达巴王”(藏语称其为“达巴曲杰”)所建的王宫和城堡所在地。当年在选择修建地点时,达巴王引弓搭箭,一箭飞出,落地之处即生出莲花,呈现吉祥瑞相,于是便决定选定此处修建城堡和王宫。当地藏族群众还传说,在达巴的寺庙里原来还保存有“达巴曲杰”及其王后的两座灵塔,灵塔中完好地保存有达巴王及其王后的肉身,直到“文革”时才被破坏,从灵塔中出土有不少珍宝。又据该文引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Anders Hedin)于1907年曾经到达过这一地区。在他所撰写的《穿越喜马拉雅》(Trans Himalaya)一书中,曾用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他沿着象泉河,途经达巴、托林等地直到古格都城札不让一线的旅程,其中就有关于对达巴所作调查的记录,附有照片加以介绍。在4幅插图中,其中一副“达巴寺院的佛塔”照片,其三座佛塔目前虽已倒塌两座,但残存的佛塔废墟遗址所处位置与照片完全一致。差异在于三座佛塔的南面还有两座已倒塌的遗迹。另一幅图片与东面峡谷出口基本一致。
以山谷为界,达巴遗址分为A、B两区,由数个群落构成。A区包括佛殿、民居、碉堡及防卫墙,集军事、宗教、聚落于一体;B区则是居民区,山体朝南的一面从上至下开凿有5层以上的洞窟,总数有200多眼,远远望去,密如蜂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