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印象西藏
李萍:大昭寺前的默想
 
李萍   发布时间:2012-10-04 07:30:00   来源:《沙地》

  【作者简介】

  李萍,女,汉族,生于1975年6月,笔名冷子。甘肃省作协会员、西部散文家学会会员。现为甘肃省临夏州《民族日报》社专题部主任。散文、散文诗散见《散文选刊》《散文诗》等杂志,散文诗入选《2008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拉萨大昭寺
拉萨大昭寺 来自昵图网

  有人说,到了拉萨,如果你没有在大昭寺的门前晒过太阳,那么就不算到过拉萨。因此,坐在大昭寺门前晒太阳,已经成为很多藏漂的必选题。他们晒着温暖的阳光,目送着一个个虔诚的信徒从身边走过,总会说时间在慢慢静止……

  当我真切地站在大昭寺门前时,我被自己的所见吃惊。大昭寺是西藏最辉煌时期的一座建筑,殿宇雄伟,庄严绚丽,每日被转经的人流簇拥着。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语意思是经堂。“大昭”,藏语为“觉康”,意思是释迦牟尼,就是说有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这座土木结构的寺庙,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夺目。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的深深印痕。

  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续了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大昭寺正门前方,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着“唐蕃会盟碑”。它已经在那里立了1400多年了,经受了几个世纪的风霜,默默地融入历史的进程。公元九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之诚心,立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千年的岁月使碑身已有风化,但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辨。碑后面枝干挺拔的柳树,被称为唐柳,据说是文成公主亲手栽种的,隐显着坚韧。

  在大昭寺里,我揣想多年前的情景。一个荒草丛生的沼泽,沼泽地中心的“吉雪印卧塘”湖泊。文成公主观天相后,认定卧塘湖乃罗刹女的心脏,此相极不利于藏王立业,于是建议以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以镇之。这是大昭寺来历的传说。不管如何,如今寺内供奉的最珍贵的一尊佛像,便是当年文成公主由大唐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这尊佛像与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成为汉藏友谊的历史见证。

  古朴的大昭寺历经千年岁月,香火长盛,游人络绎不绝。寺内的转经回廊,对应寺外的大转经圈而称为内转经道。制作精巧的铜制玛尼轮一个挨一个,让众多信徒的手摩挲得铮铮发亮。沿回廊两侧的墙壁上,都绘有壁画,被称作千佛廊。壁画描绘的都是佛教传说、吐蕃历史,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填湖建寺图》,笔法细腻,色彩艳丽。《填湖建寺图》生动形象地绘出了布达拉宫早期的样子及当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