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印象西藏
在西藏工作的日子里
 
庞春兰   发布时间:2011-07-16 08:50:00   来源: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学生们
西藏学生们 来自百度图片

  日月穿梭,不觉已离开西藏40多年了。回忆起当年西藏高原那皑皑的雪山,辽阔的草原,纯静的天空,莫测高深的原始森林,特别是藏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至今使我梦绕魂萦……

  进藏途中

  那是1965年7月,为迎接西藏自治区的成立,350名西藏民族学院的学生提前毕业进藏,分别被分配到拉萨、日喀则、阿里……我们被分配到昌都专区的50名同学从成都乘坐解放牌汽车进川藏公路。

  过去进藏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溜得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我们进藏时,正是路好走的时候。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无法理解进藏途中那秀丽的山水风光多么心旷神怡。记得我们第二天去雅安,翻越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时,汽车沿着“之”字形的公路缓慢地往上爬。那满山遍野的松林巨石,使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二郎山之歌》。在山下穿短衬衫,到了二郎山山顶就得赶紧披大衣了。当汽车还在云雾中飘悠时,远处传来了波涛声。随着汽车的颠簸行驶,居高临下,啊,大渡河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当汽车到泸定县城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大家不顾乘车的劳累,一下车立即朝铁索桥奔去。呀,从前在电影看到的铁索桥,现在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由13根粗大铁链牵成,颤悠悠地悬挂在半空中,桥上铺着稀稀拉拉的木板,当地老百姓背着东西如走平地似的。我们好奇地奔上去,可是刚走几步便不敢走了……那桥左右摇摆,我们前不敢进,后不敢退,更不敢看那波浪滚滚的河水。当年红军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爬而过,我们真是太渺小了。最后大家手拉着手才胆战心惊地走到桥那头,我们还参观了山坡上修建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当汽车路过大草原时,一望无际开满小白花、红花、紫花的草原犹如绿茸茸的大地毯。一次趁汽车检修时,同学们在草原上翻滚……沿公路两旁的兵站、道班对来往的客人非常热情。在汽车翻越终年积雪的海拔5000米高的雀儿山时,兵站为过往的客人送来开水……川藏公路就像一条金色的飘带,架起祖国内地与西藏高原的金桥。

  昌都见闻

  经过一星期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西藏东部重镇昌都。

  我们在昌都地委组织部报到后,得知消息暂不分配,全部下乡参加社教运动。在短暂的停留时间,好奇心促使我们游览了昌都城。昌都,三面环山,两条江在此汇合成澜沧江,被称为西藏的山城。它的北面山坡上是昌都军分区,两江中间辽阔的平坝上是昌都县城、地区人民医院、兽防站、气象站、运输公司、两层土木结构的藏族民房。在江的南面是一些机关单位。商店的百货大都来自上海和北京。那些藏族小伙子腰间都佩带着藏刀,藏族妇女们大多穿黑色的氆氇藏装,内套红色的衬衣,脖子上差不多都戴着玛瑙项链,头上用五彩线扎成的无数根小辫绕在头顶,显得格外秀丽。

  据说在昌都地区机关,很多汉族同志同藏族同志结婚,生的孩子特别聪明。在街上我们看到一位7岁的小女孩在扯柳树条,她那红红的脸蛋特别逗人喜欢。我们问她采柳条干什么,她甜甜地回答说给老师当教鞭。同她说话,我们用汉语问,她用藏语回答,非常可爱。原来她的爸爸是四川重庆人,妈妈是阿坝藏族,是1959年民主改革前进藏的。这样结为连理的还不少。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