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艺术长廊
鲜艳热烈的甘肃藏区服饰特色
 
尼珍   发布时间:2015-05-19 09:16:00   来源:《中国西藏》

  拉卜楞妇女最突出的特点是戴金铸首饰。她们戴金耳环、金项链、金手镯、金戒指。耳环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用桃形松耳石为中心,边镶有金子的圆形环,下面缀有金子夹杂珊瑚,呈灯笼形,上下连接,颇为美观。胸前佩带用金子铸成的扁圆形“尕吾”(和护身符同等,盒内供有佛像)。脚穿用 黑绒布和毡夹叠制作的长筒鞋子。在拉卜楞,少女服饰的昂贵程度,往往是衡量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志。

甘肃藏区服饰
甘肃藏区服饰

  农区服饰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迭部以及陇南地区的藏族妇女的服饰,体现了农区藏族服饰的特点。

  农区藏族男子身着大襟长袍,外罩及腹的对襟坎肩,不制纽扣,也有穿白麻布长衫的。妇女着长不过膝的红或白色对襟长衫,年龄较大的着黑蓝色长衫,前角撩起。长衫外套一小坎肩,腰系红色毛纺、花格、天蓝色等布料腰带,胸前罩有“裹兜”,上绣有几何图案。过去,农区男子留一根长辫,现在男子已不留长发。妇女头饰亦为“碎辫子”型,将头发从头顶向后梳编成十几根细碎辫子,然后接400余根黑丝线,长达4米,辫梢拧在一起呈纺锤形,再折面向上,以尖头插入腰带里,使腰际高高隆起,整个发辫无一饰物。

  农区藏族男女服装多用黑、褐、深绿暗花绸缎衣料加工而成,形制和饰物与牧区藏袍基本一致,只是妇女服饰花样较牧区妇女的繁杂。

  卓尼的藏族妇女服装一般是半高领,右开襟,紧身窄袖,两边开叉。颇似汉族妇女的旗袍。穿着时,在袍面上罩大襟式的绸缎马甲,开襟处镶宽6公分、窄2公分的两道花,腰系一自织的黑白几何图案花带,下着深红窄筒裤子,足穿红色满帮布靴,上刺花草、禽兽,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头戴一种用细小的珊瑚串成的石榴形帽子,圆顶上有半圆形豁牙,每牙尖部缀有一小银珠,两旁各有一长缨,悬于胸前。帽子后部有一石榴形“尾巴”,边缘用布料镶缝。这种帽叫“如帽”,面料多为粉红或紫红缎子。珊瑚斑玛是卓尼藏族青年妇女最热衷的头饰。这是将红珊瑚珠串起来做成的。两边靠近耳轮处有似鸟类状的银制饰物,前额饰银珠和松耳石。妇女只编中间的头发,且用黑头绳结扎,两边的两股头发至腰带下才编成辫子。中间的辫子佩挂银质牌子,或缀以碗口般大的银钱和葫芦形银饰,上嵌珠玑。辫子两侧则吊两条小块花布拼成的飘带,带上缀有3个贝壳,藏语叫“珑达”。戴银制耳环,手镯。另外,卓尼车巴沟的妇女 辫子上缀满黄铜纽扣,俗称“纽子头”,独具一格。

  舟曲县的拱巴、铁坝一带妇女在裹兜上面缝缀“排珠”,当地藏语称“斯月”,下身穿一件大红或紫红色的裤子, 裤腿肥硕宽大,但不扎裤脚。妇女胸前还佩戴一直径20至26公分的圆形大银盘,藏语叫“欧斗子”。这一银盘系早期布制的“护身符”演变而来,如今不但有护身去邪之意,而且还是精致华贵的装饰品。舟曲藏族由于居住环境,生产方式与其它藏区不同,服装类型也与其它藏区有差别。舟曲藏族服饰面料多以布、麻为主,结构严谨、 轻便、简洁、单薄。舟曲藏族因常走山路和林间小道,遂形成裹腿的习俗。妇女的服装也区别于其他藏区妇女的袍、裙式,而多以裤为主。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