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门巴戏恐怕是最不为人所知的戏种之一,因为它的观众仅限于大约7800名门巴族人。门巴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绝大多数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东南部的深山里。其中 600 多人生活在山南地区错那县的四个乡,即麻玛、勒布、基巴和贡日,另外近7200人居住在林芝地区墨脱县和林芝县。“门”是指门隅,地名;“巴”是藏语后缀,指人;“门巴”藏语意为生活在门隅的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门巴戏”代表性传承人格桑丹增 摄影:饶春艳
“门巴戏”又被称为“门巴拉姆”,即门巴藏戏,流行于喜马拉雅山东南门巴族聚集区。据史料记载,门巴族是古门隅的藏族和其他部落血统长期融合而成,所以,门巴戏的剧本是直接使用藏戏的藏文剧本,民间习惯称这种戏曲为“门巴阿吉拉姆”,“阿吉拉姆”是藏族人对藏戏的称谓。因为它的剧本是直接采用藏文剧本。不过与藏戏相比,门巴戏保留着更为质朴的风貌,特色鲜明。据史料记载,门巴戏产生于西藏藏传佛教五世达赖时期(1617 -168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