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作为专为青藏铁路作歌的第一首作品,最先出现在2001年“八一”文艺晚会《边关颂》上,首唱者是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藏族歌手巴桑。这首歌曲的诞生传播伴随青藏铁路的建设竣工,走过了整整5年的历程。2003年春节“双拥”晚会,总政歌舞团年轻的藏族歌手索朗旺姆再次演绎了这首歌曲。而真正把《天路》唱开唱响的是韩红,她在2005年央视春节晚会上的放歌,使《天路》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广受听众喜爱。这首歌在2005年青藏铁路建设的全国征歌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作品里的第一名。
词作者 屈塬
《天路》是一首极富抒情性的歌曲,旋律特征十分鲜明,西藏风格典型突出,音乐素材简约凝炼。作曲家并未照搬套用藏族民歌旋律,而是将骨干音调的高低长短重新排列组合,听上去新颖别致。《天路》前奏第一小节颇似《青藏高原》的纯五度跳进音型,但是,印青连续在羽调式主音上方三度音和下方二度音作了短暂延留后,突然将五度音大跳至下方八度,再上行回落主音,显得更开阔、明亮又撼动人心。《青藏高原》从上方属音开唱,《天路》则由低八度主音开声,这就有效地避开了模仿重复的“雷区”。该作品结构为带反复的二段体,4/4拍,羽调式,中速稍慢。A段基本在中低音区徘徊,“清晨我站在青青的草场,看见神鹰披着那霞光……”第一个音以全曲最低的中央C为起点,第一人称开始温和平静地独白:前4句反复再接后4句,为B段的发展做了足够充分的铺垫,A段终结与起始在同一高度,舒缓悠扬的节奏,表达出一种蓄势待发的情感;B段是全曲的核心和高潮。经过一个2/4拍子的短暂过渡,音乐直接冲向制高点,“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吔)……”作曲家把这个“天”字,放在高潮的巅峰。这个制高点的设置,突破了歌曲创作的常规,一般写法把高潮安排在结尾部分,而印青的处理犹如神山奇峰拔地而起。这里g2的出现并不让人感觉生硬突兀,而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为豁然高涨的情绪开通了一个喷发宣泄的闸口。A段和B段的对比,除了音区的落差外,在歌词“摆字”上也做了精心设计,A段字宽松稀疏,B段字密集紧凑,十分巧妙地利用相同的节拍速度,形成不同的节奏语感的变化。而乐句之间重复音的运用以及句头句尾起音落音的安排,无不体现作曲家的个性语言。“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特别耐人寻味,前半句拉开与藏谣的距离,后半句又不露痕迹落叶归根。作曲家的深厚造诣可见一斑,令人敬佩。
(责编:释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