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于小东
“画面中的意像都是像征意义的。红色的桌布扭动着像热血,像翻腾的思绪,杯里的红酒像一盏盏灯,像一颗颗年轻的心,紫色的天空闪动不定,整个画面的情绪有悲壮有怀念。扑克牌、调色板、《西藏文学》杂志、马原小说《西海无帆船》等等这些东西必须画上去,是那个时代的纪念物。” ——于小东
作品《干杯,西藏》
从左到右依次为;马丽华、王海燕、李知宝、罗浩(高个)、李新建(英国)、色波、冯少华、冯丽(皮皮)、车刚、韩书力、贺中、龚巧明(已故)、田文(已故)、洪立伟、马原、于小冬、牟森、扎西达娃、金志国、刘伟、李彦平(已故)、裴庄欣(美国)、曹勇(蹲)
这是一幅1.6米×1.9米的群像画,红色的桌布,桌子上放着餐盘,几张扑克牌,两盒围棋,以及两本书:一本是马原小说集《西海的无帆船》,另一本则是《西藏文学》,23个人围在桌子的四周,他们都举着酒杯,神态各异,却有着圣徒般的庄严肃穆,空气有些凝固和沉重……画面弥漫着一股80年代特有的理想主义气质和仪式感。
这是著名画家于小冬的绘画作品,原名叫《最后的晚餐》,曾发表在《西藏文学》与《西藏旅游》杂志上。马原在1996年出版的小说集《拉萨的小男人》中以它的局部做了封面,并在扉页完整刊出。之所以选用它作为自己小说的封面,因为它生动地记录了他们那一代进藏青年的激情和梦想。
作品《干杯,西藏》 局部
上世纪的80年代,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以及对“最后乌托邦”的幻想,一群才华横溢的青年男女,从天南海北走进美丽的雪域高原——西藏。80年代,《干杯西藏》里的23个不同身份,经历、民族和个性的人物走在了一起。他们以拉萨为中心,在物质贫乏的高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落,他们过着艰辛、放浪、快乐和游戏的自由生活,也创造了西藏文化与艺术的鼎盛。
这幅画里所使用的绘画语言,人物造型、构图、细到桌子上的红布皱纹、所有人物的排列,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的。作者在画中刻意追求一种宗教的意境,没有更多的高光亮点,也没有斑斓绚丽的服饰色彩,所有人的面部表情都像圣徒,单纯、洁净而忧郁。他们被后边辽远寂阔的天空所笼罩,忧郁的带血色的云团似乎暗示了黄昏,又并不完全确定。它的色彩和空间感更多地遵从了人物的内在情绪,透露出这群人对云深不知处的西藏的向往。这像一次离别前的沉默,又像一场安静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