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艺术长廊
藏传佛教泥塑艺术
 
   发布时间:2011-01-29 08:3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综合

泥塑佛头
泥塑佛头  图片来自百度

  由于泥塑较金属雕塑在取材,制作及其他诸多方面较为容易,因此在各大寺院的雕塑中泥塑更为普遍和流行。

  西藏的泥塑艺术历史久远,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以就产生了泥塑工艺。但因其不易保存,早期的作品所存较少。按类别,通常藏传佛教的泥塑作品可以划分为泥塑和擦擦两种类型。泥塑为大型雕塑,通常有素面和彩塑之分。在现存作品中,绝大多数作品都经过上彩和敷金,因此彩塑在泥塑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泥塑材料有黄泥、纸筋或麻筋、木骨架、草绳和经书等。内容主要是人物,特别是历史人物和高僧大德,以及各种佛像。从高达数米的弥勒佛像到手指般大小的佛像,都有自身的规格和模式。塑像大至分为佛、菩萨、度母、本尊、护法、祖师等六类。佛的形象慈悲、和善;菩萨是佛智慧的化身,因而仪态动人,可信可亲;度母细腰丰面宽臀,双目流盼,神态妩媚;本尊和护法呈忿怒状,面容狰狞。这些泥塑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擦擦与普通泥塑相比,则形制较小,其技法也与普通泥塑不同,为模子模印而成。

泥塑艺术
泥塑艺术  图片来自百度

  日喀则地区康玛县的艾旺寺泥塑是前、后藏地区现存最早的泥塑艺术品之一。艾旺寺泥塑造型极其优美,技艺十分精湛,也是古代西藏雕塑艺术中极其珍贵的作品。艾旺寺建于12世纪,位于连接亚东和江孜之间的主要商道上。寺院由无量寿佛佛殿、不空见如来佛殿和伏魔殿等三座佛殿组成。寺门南向,其外为环绕一周的转经回廊。主殿位于整座建筑北面,殿中雕塑主尊为不空见如来佛,左右为弥勒菩萨等胁侍雕塑组像,每侧各有三尊胁侍造像。佛和胁侍菩萨均身着袈裟,袈裟厚重,衣褶繁密。殿中原来还塑有六尊佛陀的雕塑,但现在只有一些雕塑的头部残存。主殿左侧为无量寿佛殿,胁侍为6尊身着厚重团花长袍的菩萨雕塑和殿门两侧的护法神。主殿右侧为伏魔殿,主尊魔罗进攻释迦牟尼佛的泥塑已毁,现为空龛。艾旺寺现存雕塑都比真人大,表面敷有一层厚厚的金粉,由于屋顶坍塌,雕塑常年暴露在外,因此金粉已失。从风格上看,艾旺寺泥塑为印度波罗艺术和内地佛教艺术的完美融合。佛像眼睑细长、厚重,前额宽大、突出,胸膛宽阔,鼻子细小,鼻孔轮廓分明,双唇弯曲,顶髻高耸、厚大,手掌宽厚,手指微屈,具有印度波罗艺术的主要风格特征。与此同时,整个人物的造型,尤其是弟子的造像,具有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浓郁的相貌特征,注重体积感和厚重感的表现。佛冠不再是难看的三角形,形制变大,并且更接近树叶造型。直挺的眉毛也不再是印度波罗艺术原型中的拱形造型。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