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海通沟。本报记者 张琪 摄
离开嘎托镇,采访组在318国道上继续东行,车窗外,黄色的油菜花田和绿色的麦田相互间隔着在道路两边铺成漂亮的地毯向前延伸。渐渐的,“地毯”消失了,汽车驶入高山峡谷,河流与公路开始并驾齐驱,看到河床上的石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我们知道,海通沟到了。
海通沟的险
海通沟,未到其地却早闻其名,不论是武警护路部队,还是川藏兵站部的汽车兵,都多次提到这个名字。这里气候多变、地质复杂,是川藏公路上令人望而生畏的“鬼门关”。由于全程都是飞石路段,加之常年大面积塌方,在汽车兵中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大塌方”。
从驴友的骑行日记中,海通沟的危险可以窥见一斑:越往前走,两边的山体挨得越来越近,河水在变窄的河道里横冲直撞,声音大得吓人。同时在河里出现的,还有圆木和成簇的灌木丛,在波涛中若隐若现,顺流而下。这里应该就是海通沟了吧,金沙江段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果不其然,还没走出多远,就遇到被落石砸断的护栏,此时的护栏看上去不像是钢铁制造物,而更像是可以随意弯曲的物件,然后像碎纸片一样散落在路基的两边。山体悬崖上的护坡钢丝网也像卷寿司一样被山石从头卷到脚,狼狈地趴在排水沟内。道路上大大小小的碎石数不胜数,不时还有落石从山体上滑落,加上回荡在山谷间河水的咆哮声,让人丝毫不敢停留地骑车向前走。
那位驴友2012年8月骑行经过海通沟,仅这段路就遇到两次塌方。而我们采访组6月下旬出拉萨,7月初到达海通沟,刚好赶在雨季开始之前,一路基本是晴天,除经过排龙天险时听说头天晚上一处路基垮塌,但已经被武警交通部队及时抢通,并未影响我们的通行,这样一路顺利地到达海通沟。
车行至此,司机师傅十分小心,突然看到一块警示牌上写着“路基塌陷 谨慎驾驶”,师傅放慢车速更加小心翼翼。开过这几十米没有护栏的路段后,师傅应我们的要求停了车。当时河水不大,我们下到乱石成堆的河滩上,折返回去一看,果然,这段没有护栏的路边人工修筑的河堤早没了踪影,河水还在路面下掏蚀出几个成年人可以猫腰钻进去的大洞。正想多看看周边的环境,司机师傅已经在催促我们上车了,对师傅的担忧我们完全理解,头上有飞石,脚下有空洞,山里还有一下雨就会出现的泥石流等,多少人在这里死里逃生,多少人又在这里丢了性命,海通,海通,还是赶紧平安通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