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热闹的亚东仁青岗边贸市场。 王杰 摄
2006年7月6日,随着乃堆拉边贸通道的恢复开通,新建的仁青岗边贸市场同步投入使用,这处历史上有名的中印边贸市场重新焕发出生机,成为我区兴边富民的重要边贸市场之一。
从亚东县城出发至仁青岗边贸市场,路虽然盘山而上,但却是宽敞平坦的柏油路,汽车开在上面既舒坦又安全。沿途上,素有西藏“小江南”美誉的亚东县城一览无余,汽车穿过淡淡的浮云,眼前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蜿蜒的河流小溪美不胜收。经过16公里的路程,我们到达了海拔3645米的仁青岗边贸市场。
历史上,仁青岗边贸市场所在的乃堆拉山口曾经是“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通道,还是中印之间的主要陆路贸易通道。在20世纪初,乃堆拉山口的边贸一度十分兴旺,每天过往行人700余人次、骡马1000余匹,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亿多银元(相当于3.3亿元人民币),占当时中印边贸总额的80%以上。1904年,入侵西藏的英军也是通过乃堆拉山口进入西藏的。这条通向南亚最大的通商口岸、交通要道在历史上扮演了多种角色。
如今,重新开通的乃堆拉山口已经成为造福边民的重要通商口岸,过去商贾云集的仁青岗边贸市场也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迎来了华丽的转身。
我们看到仁青岗边贸市场除了有交易市场和办公区等必要场所外,相应的仓库、银行、通讯、联检和停车场等现代化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整个边贸市场占地6400多平方米,前来交易的边民汽车排起了长龙等待检查入关。自2006年恢复开关以来,经过8年的运营发展,这里已经是一处非常成熟先进的边贸市场。
米玛普赤来自亚东县帕里镇,仁青岗边贸市场开放以来她一直在这里做边贸生意。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坐在自己的货车里,准备出关前往印方的昌古市场交易。
米玛普赤说,在仁青岗边贸市场还未开放之前,她家的收入一直以农牧业为主,是地道的半农半牧家庭。2006年仁青岗边贸市场正式开放后,米玛普赤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和村里其他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一样,享受政府对边民的优惠政策,通过仁青岗边贸市场跨境前往印方昌古市场做边贸生意。在做边贸生意的第一年,米玛普赤就尝到了甜头,赚到了自己下海经商的第一桶金6万元。当时,她就用这笔钱在帕里镇开了一家小商店,把自家的大半个农田租了出去,让女儿来经营商店。
随着仁青岗边贸市场的不断发展,她家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去年,米玛普赤一年的收入就达到20万元。“现在我把家里的全部农田都租了出去,还把18岁的女儿带在身边学做生意,让她今后把生意做得更好更大,赚更多的钱。”米玛普赤对边贸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也决心让女儿成为边贸市场的新星。
据她介绍,和她一样每天前往印度昌古市场的边民货车有50多辆,全部是当地边民商户。当我们谈话快结束时,前方发来开关讯号,米玛普赤急匆匆地与我们道别。商户车队开始缓慢驶入印度境内的边贸市场,与此同时,印度商户的车队也有序地向仁青岗边贸市场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