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资讯播报
藏学专家呼吁停止仓央嘉措诗歌误译
 
许万虎、黄兴   发布时间:2014-05-17 14:45:00   来源:新华社

  “如今市面上的仓央嘉措诗歌译本,几乎都存在偏离原意的现象。要想让国人乃至世界真正了解仓央嘉措诗歌的魅力,‘貌合神离’的翻译应‘刹车’。”长期研究仓央嘉措的著名藏学家、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原副院长何宗英日前发出呼吁。

  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僧,1683年出生于门隅达旺附近的乌金林,1697年被迎请至布达拉宫。近年来,弥漫在中国文艺界的“仓央嘉措热”不断升温,关于这位传奇人物的诗歌、文集更是铺天盖地、鱼龙混杂。

  “仓央嘉措原创诗作应为60多首,有些出版物中甚至收录有他的数百首诗歌,这很可能是一些人假托他之名而作。”何宗英说。

  如今,市面上许多仓央嘉措诗歌译本声称“去伪存真”“最接近原意”,实际上却漏洞百出,更谈不上忠实于“信、达、雅”的翻译准则。何宗英告诉记者,他曾研究过一本《仓央嘉措诗歌》译本,短短200多页,就有60多处错误。

  何宗英说,随便翻开一本《仓央嘉措诗歌》译本,“貌合神离”的错误翻译并不鲜见。将“绿松石”误译成“小白玉”,将“心上人”误译成“弥勒佛”之类的错误比比皆是,甚至一些流传很广的诗句,也“将错就错”至今。

  何宗英举例说,“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亮出来了,未嫁娘的脸儿,在心中已渐渐显现……”,他与自己的老师、著名藏学家恰白·次旦平措研究发现,这首诗藏文原本中的“玛吉阿米”一词不能笼统地翻译为“未嫁娘”,其更加准确的含义是指“我和那女孩的感情很深厚,就像母亲和儿子一样”。

  除了偏离原意,翻译中浅尝辄止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少壮躯体衰老,弯曲赛过南弓”,一些译本中对“南弓”的解释几乎都是“一种特有的弓”,其实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珞巴族用两层竹片制作的坚硬的弓”。

  对于仓央嘉措诗歌的误读并未止于此,对仓央嘉措诗歌译本的质疑者也不止何宗英一人,著名藏学家巴桑罗布也曾通过考证发现,“目前对仓央嘉措诗作的解读,与历史事实有很大出入”。因此,还原仓央嘉措诗歌原貌,仍是学术界和翻译界努力的方向。

  何宗英表示,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来看,懂藏文的人是少数,因此将原汁原味的仓央嘉措诗歌准确翻译成汉语、英文等语言尤为重要。学者切莫过分依赖他人的研究成果,需多研读仓央嘉措及其生活圈中同时代人物的藏文原始文献,多请教造诣深厚的藏学老前辈。

  “只有翻译过程中无限接近原意,才能使更多人真正领略到仓央嘉措诗歌的魅力。”他说。(文章原标题为:《藏学专家呼吁:“刹车”仓央嘉措诗歌误译》)

(责编:武凌烟)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