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西藏,在雪山脚下、大河岸边,只见一片片古老青稞田里,出现了新的景象:一排排白色蔬菜大棚在蓝天白云下异常显眼;各类农作物茁壮生长。
青稞以往是高原民族维持生存的最重要食物来源。春天,在雅鲁藏布江畔、拉萨河边等开阔的河谷地带,放眼望去,农田里基本是单一的青稞。近年来,为促进生产力发展,西藏大力提倡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和现代农业,对农牧区投入巨大的财力和技术支持。
位于扎曲河边的昌都地区温达村,村民洛松曲觉和妻子扛着锄头正往自己承包的大棚那边走。“我去年承包了4个大棚,今年增加到10个。蔬菜上市的时候,我会自己开车拉到昌都县城出售,收入还不错。”洛松曲觉笑着说。
2012年政府免费投资1200万元,在温达村修建了109个大棚。村民自愿承包,用于种植南瓜、青椒和黄瓜等蔬菜。没有承包大棚的村民一亩地可以得到1100元左右的土地出租费,比单纯种植青稞收入要高。
村长阿旺次丁介绍说,一个一亩左右的大棚,一年平均纯收入在6000元到8000元之间,村民收入比以往种植青稞大幅提高。
在雅鲁藏布江边的林芝县米瑞乡色果拉村,村民顿珠正在与县农牧局派下来的技术人员交流,了解蔬菜种植的各种技术要领。在这个富裕的村庄,基本上每家都有一个大棚,种植的蔬菜除满足家庭的生活需求,还可到市场上卖。
色果拉村的种植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以前主要种植青稞,现在村民根据作物的市场价格来决定种植类型。由于近几年玉米和油菜的市场行情不错,很多村民都在种植玉米和油菜。
与此同时,在农牧区,二牛抬杠等古老的生产方式逐渐消失,拖拉机和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大量出现在田间地头。
(责编: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