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藏“溜索改桥”工程最后一座桥梁的完工,横跨在西藏偏远地区高山峡谷间的84条溜索如今成为历史遗迹,工程惠及的超过4万名农牧民从此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幸福金桥”。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扶贫办获悉,始于2009年的“溜索改桥”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对昌都、林芝、日喀则和那曲4个地区的84条溜索进行改造,目前已全部完工。
西藏自治区扶贫办党组书记王建说,“溜索改桥”改善的不只是广大农牧民“出行难”问题,更重要的是加快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我记得小时候溜索是藤条做的,后来逐渐被牛皮、钢丝取代,藤条溜索容易断,牛皮溜索经不起雨水,下雨时滑着牛皮溜索过江,一到江心,衣服就会被江水打湿。”67岁的向巴曲珍在西藏昌都热巴村生活了一辈子。她说:“自从建起新桥,村里的物资丰富多了,到县城磨面、购置日用品都不再是困难事。”
新桥已架起,但溜索并未拆除。昌都地区昌都县热巴村村委会主任达瓦次仁告诉说,溜索是西藏交通事业发展的见证,也承载了当地群众的无数记忆,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计划将其开发成特色旅游项目,带动村民走上富裕之路。
溜索是一种渡河工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陡崖深谷之间,它以一条钢索或粗绳连接山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们通过悬空绳索飞越深谷和江河。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千百年来,溜索是西藏偏远高山深谷地区人们走出大山、沟通外界的唯一“天桥”,“艰险羊肠道,溜索独木桥”成为人们“出行难”的真实写照。
(责编: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