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西行万里 > 相关文章
藏王墓景点赏析
 
   发布时间:2012-04-04 08:3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综合

藏王墓遗址
藏王墓遗址  图片来源:百度

  雅隆河畔,距泽当镇40千米的琼结县境内木惹山上下,有一组公元七百年至九百年时吐番王朝赞普的陵墓群,是西藏迄今发现的最大藏王坟墓群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藏文史书《贤哲盛典》、《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等记载,吐蕃王朝期间共有三十五代赞普(藏王)陵,即上二陵、六善陵、中八德陵、下五赞陵、吉利作代陵、吉利五德陵、底层一陵。这些个赞普和后妃陵亦称之为藏王墓。吐蕃王朝曾经十分强大,历代藏王曾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建筑了雄伟的宫殿、寺庙和宏大的陵墓。而今地面建筑大多已不存在,但是根据文献记载,每一个藏王陵墓中也都随葬了大量的贵重文物和金银宝石。但是迄今为止,这些藏王陵大都未被偷掘过。

  藏王墓坟墓群均为封土墓,各陵封土高台的结构情势基本不异,都是用土石夯筑,封土平面有方形和梯形两种,以方形为多,均自下而上呈收分状,夯土层厚度在10至20厘米之间,也有间以薄石板,有的还露有木骨的陈迹。工程之艰难不亚于汉中平原上的秦、汉诸陵。能确定墓主的墓有九座,其中比较出名的是松赞干布和赤德松赞的坟墓群。

  松赞干布的坟墓群为方形封土,边长140米,高13.4米,封土顶部原有一神殿,称“松赞墓”。墓下面有宫殿,内里供着松赞干布、释迦牟尼、观世音等塑像,并有大量金、银、珍珠、绿玛瑙作为陪葬品。还生存有松赞干布生前出去打仗时穿用的金盔甲,以及纯金建造的骑士和战马、用珍珠做成的一尊洛亚杰布护法神像等。

  在松赞干布陵顶正当中原有祭祠一座,内有明楼二十余间,四面各有小殿一座,祠内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墀尊公主、禄东赞大臣和藏文创造人吞米·桑布札等人的塑像。

  赤德松赞墓是藏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坟墓群,方形封土,边长180米,残高14.7米。墓冢前现有两通古碑,一通为赤德松赞记功碑,高5米;一通为赤德松赞墓铭碑,高7.18米。两石碑均由碑帽、碑身、碑座构成。封土正面又有两尊蹲伏式石狮,高1.65米。石狮由整石镌刻而成,刀法雄健有力粗豪,纹饰质朴简约,造型古朴,雄健浑厚大气,与同期内地唐陵风格有着较着地接洽,是吐番期间遗留的少数石雕的代表作。

  赤德松赞为吐蕃王朝后期的赞普,自公元793-815年,在位二十多年,身后归葬于穷结县的藏王陵区。根据1984年9月西藏文物办理委员会对于此墓坟碑的清算掘客证实了这一墓的情况。从坟碑的碑文中,得知赤德松赞是藏王中的一势会办事的人物。碑文说他:“深谋远虑,号令严峻。国势烜赫,遍具福德,盛于往昔是尽人皆知。四方巨细诸王,亦被臣服”(碑文为藏文)。

  都松芒布结陵的坟碑,是西藏唐碑中生存最为完备的,其艺术价值较之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更为凸起。碑通高7.18米,由碑盖、碑身、碑座三部门构成。碑顶为一伟大的莲座宝珠,碑盖平面长方形,作四注式坡面顶,边缘向上微翘,周围边有流云升起的图案。碑盖底部四角浮雕出上体赤裸,彩带飘扬,仪态柔美的飞天四个。碑身高5.6米,平面作长方形,上小下大,有较着的收分。使碑身轮廊柔美而富有不变感觉。碑身的正面上端刻出日月形象,其下即为横排的古藏文59行。碑身两侧浮雕两条升龙图案,飘动冲腾于云气之中。碑身之下为刻字石壁龟座,镌刻亦极精彩。整个石碑不仅具有重要的汗青价值,而且也是一件极为精彩的镌刻艺术品,不仅在西藏,就是在全国的唐朝石碑中也是罕见的珍品。此刻这块碑已新修碑亭加以保护。

  除了上面所说的三座陵墓比较准确地认出墓主人之外,这一陵区的其它墓主,据《西藏王统记》等文献记载,另有芒松芒赞、姜擦拉木、赤德祖赞、赤松德赞、牟茹、牟尼等。其中牟茹和姜擦拉木因是王子还未正式即位,所以封土的规模较小。

  根据一些学者研究,陵墓区别作东西两行自北而南,基本上按藏王世代相承排列。西侧的一行是松赞干布、芒松芒赞、都松芒布结、赤松德赞、赤德祖赞;东侧的一行是赤德松赞、牟茹、牟尼和姜擦拉木。

  整个陵墓地区范围都是在山坡、旷野之中,只有一条土公路通到松赞干布墓下为此,到其它的陵墓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路”。除观光松赞干布墓上的祭祠要收费而设了一个很能小的收费站外,其余的坟墓群散布周围,与田圃混为一体,边界不明,没有门路,没有标牌指示,没有文字说明什么的的宣传栏。

(责编:石城客)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