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克松村中气派的藏式民居。 摄影:曲晓丽
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镇克松村是全区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1959年7月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
民主改革以前,克松庄园的农奴主不但占有土地还掌控着农奴的人身自由,农奴主设立各种酷刑和监牢摧残农奴。在克松庄园,农奴的子女从8岁起就开始服劳役。农奴一天只能吃5两糌粑,与牛羊和狗同住。1959年,克松庄园的农奴主随达赖出逃,农奴们烧毁了与农奴主所签的人身契约,分了田地,成立了农民协会,从此当家作了主人。在选举农民协会主任时,由于识字的人很少,就在每个候选人的身后放一个碗,投票人向碗里扔豆子,谁得的豆子多谁就当选。

拖拉机早已成为克松村村民基本的生产工具。 摄影:曲晓丽
现在克松村村民新盖的楼房,是一个有天井的二层小楼,一层是粮食和杂物储藏室,储藏有近万斤粮食。二层有客厅、卧室和厨房,总面积近300平方米。客厅里有彩电和漂亮的藏式家具,厨房里有干净的厨具,二楼平台上有太阳能灶,各种现代化的电器都已配备。
在克松,村民之间经常平等互助谁家盖房,村民们都会过来帮忙。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有一套农业机械,田间劳动除了除草以外,已实现机械化,收割和晾晒、脱粒只用一两天就可完成。农闲时节,很多村民外出打工,赚取现金收入。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科学种田,克松居委会连续多年获得粮食丰收。农民的粮食吃不完,就用剩余的粮食养猪养鸡,发展养殖业。居委会有塑料大棚,种植多种蔬菜,改变了过去只有萝卜、土豆和大白菜的历史。人们的饮食结构也有了改变,过去主要吃糌粑,现在爱吃米饭、炒菜和面粉做的饼子和馒头。在克松村,村民现在想吃什么就去街上买,花色品种很多。
如今的克松村,已经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所在地。在村口的大路上,立着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着“克松——西藏第一农村党支部”几个大字。一些旅游者开始来到这里,抚旧忆昔,追思50年的历史苍桑,更加感受到西藏发生的巨大的变迁。
(责编:石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