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佛塔 图片来源:百度
1.塔尔寺建寺传说
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俗称喇嘛教)创始人宗喀巴说起。相传宗喀巴于1357年藏历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在此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29岁在雅隆地区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34岁时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到处去讲经讲法,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他于1401年和1406年分别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思想基础。他一生中的著作达170多卷。
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1379年,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塔尔寺酥油花 图片来源:百度
2.塔尔寺酥油花
酥油花,是用酥油作原料塑造艺术形象而称之为酥油花,实际上是属于雕塑艺术,是藏民族很有影响的民间艺术。酥油花的产生,一说始于西藏苯教时期,是教徒用以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藏传佛教又认为始于唐吐蕃时期:公元641年,唐朝同吐蕃联姻,文成公主被迎到拉萨时,带去了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将佛像供奉于大昭寺,吐蕃人民为了表示敬意,在佛像前敬献了供物,按照佛教的规矩,佛像前的供物有六种,即花、涂香、水、果品、薰香和佛灯,以表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因时值冬日,六供之一的鲜花无处寻觅,聪明的吐蕃人民就用草原上最纯洁的酥油塑花供奉,从此,用酥油做花献佛成为习俗,各藏传佛教寺院相继应用,视为礼佛珍品。
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酥油花的塑造方式、花色品种、内容题材、工艺技巧等等,得到逐渐改进,而酥油花的大型故事人物立体群像的塑造,及其搬上舞台供人们观赏的礼俗是从公元1409年,宗喀巴大师首次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时开始的。相传大师有天晚上做一梦,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无数奇珍异宝,五光十色,灿烂夺目。醒后为了再现美妙的梦境,立即组织艺僧用酥油塑造梦中奇景,供奉于佛前,并成为习俗,年年正月十五日供奉。油酥艺术和十五花灯节很快就传到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并生根开花,结出硕果。至此算来,塔尔寺酥油花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酥油花制作 图片来源:百度
酥油花是一种雕塑艺术,完成一套作品需要六道工序,即扎骨架、制胎、敷塑、描金束形、上盘、开光。酥油花所表现的内容题材极为丰富,主要有宗教方面,如《释迦牟尼本生故事》、《释迦牟尼十二行传》、《莲花生本传故事》、《宗喀巴本传故事》等;有藏戏内容方面,如《智美更登》、《卓娃桑姆》、《诺桑王子》等;有神话传说方面,如《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有历史人物方面,如《文成公主进藏》;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开山修路》、《农业丰收》、《开国大典》等;还有大量的动物、植物、风景和花卉盆景,如《艳梅迎春》、《牡丹向阳》、《傲寒秋菊》、《常青古松》等。酥油花每年展出一次,每次一个主题,内容年年换新,不搞重复,所以几百年来,反映的题材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一架酥油花,动辄人物走兽百计、亭台楼阁数十、大至一两米的菩萨金刚,小至十数毫米的花鸟鱼虫,个个形神兼备、细致入微。整幅画面,浮雕与立体雕相结合,人物与景物相结合,佛界与凡间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雕塑作品能在画面上走动这是世间少有的)。精巧的构思,把地跨几万里、时逾数十载的故事情节,纵横交错,安排在一个画面上,构成一个典型场景,打破了时空界限,分而不断,繁而不乱,浑然一体,犹如一部浩繁复杂、色彩缤纷的立体历史长卷。
酥油花是塔尔寺的一项重要宗教活动,所以历来一直设立有专门的机构。为使酥油花在竞争中发展,还专门设立有两个制作机构,一个叫“上花院”,一个叫“下花院”,每院有艺僧二十人左右。这些艺僧一般十五、六岁入院,一直到老,终身从艺。酥油花的展示为一年一次,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从天黑至天亮这段时间。酥油花分两个地方固定展示,在大经堂的上下两处分别设立大型花架,届时两朵“鲜花”同时绽放。按传统的作法,待酥油花展示完毕,在天亮之时全部撤离,现场不留痕迹,酥油花也同时被毁,形成昙花一现、神秘莫测的感觉。不过,在塔尔寺也有专门殿堂长年展出酥油花,供人们观赏。看过酥油花的人都知道,酥油花展示时,有十多人的小型僧人乐队伴奏,其乐器有笛子、笙、管子三大件,音乐幽雅婉转,如仙界妙音,正如有关文献中所描写的“月当空,耳边箫鼓叮咚。”这美妙的“花架音乐”烘托了神秘气氛,增加了展示效果。
(责编:石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