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色乡人靠边贸致富 日子越来越好
李文健 崔士鑫 张晓明 李成业   发布时间:2011-10-11 13:58:00   来源: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图为从事边贸致富的鱼若村村民白玛色珍在自家漂亮的新居前。摄影:崔士鑫

  夏末秋初,我们采访组一行沿着崎岖的措(美)洛(扎)公路,在山间穿行。一路上尘土飞扬,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雄拉、麦拉嘎琼山,来到了号称“南方悬崖”的洛扎县。进入洛扎县,一条弯弯曲曲的色吾河把我们牵引到了闻名雅砻大地的色乡。

  色乡位于洛扎县南部,意为“公子”、“少爷”。关于色乡,当地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听当地老人们讲,在很久以前,这里叫做“桑阿德庆林”,是藏传佛教噶举派达波噶举支派始祖玛尔巴大师为了驱孽,让其弟子米拉日巴于1078年为自己的公子达玛多德修建的一座九层高的公子塔,历时6年。“色”在汉语里是“公子”的意思,因此今天的色乡就这样而得名。

  如今,在“公子”的故乡最著名的,则是流传已久的色乡隆东边贸会。

  年过六旬的罗布多吉向记者介绍了隆东边贸会有趣的渊源。公元1230年左右,玛尔巴大师的四大高徒之一的措顿旺布为了传授佛教,改善藏族和不丹民众的生活条件,经过多次协商办起了边贸会。当时的边贸会是不丹的仓巴和西藏的隆东轮流举办。后来因为协商不一致,双方争夺边贸会的举办地点,发生了多次纠纷,最终也没有解决问题。最后双方商定:由双方各出一名高手进行决斗,谁赢了边贸会举办地点就定在那里。西藏的代表战胜了不丹高手,取得了边贸会的主办权。从此边贸会举办地就定在色乡隆东,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罗布多吉说:“最初的边贸会商品交易相对简单,不丹商户只携带大米、丝绸、铜器等物品来交换当地的盐巴、牛羊皮、牛羊肉等实物。如今,隆东边贸会还增加了各种现代文体活动、宗教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成为色乡集物资交易、文艺表演于一体的盛会。规模最大时客商多达五六百人,成为西藏和不丹之间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

  对于边贸会,罗布多吉倾注了大量心血。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隆东边贸会一度被中断,直到1990年,时任色乡乡长的罗布多吉经多次呼吁与不懈努力,边贸会又重新举办起来,并将边贸会与每年藏历7月15日赛卡古托寺的庙会一起举行,更成为西藏与不丹沟通的一个桥梁,也成为展现西藏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窗口,对增进我国与不丹之间友好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牧民群众的现金收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色乡所在地色村入口处,一栋漂亮的藏式四合院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走进宽敞的大院,记者见到了正在精心制作藏香的老师傅洛桑。说明记者来意后,洛桑显得很兴奋。他边熟练地制作边向记者介绍程序,对于自己制作的藏香,洛桑有独到的见解。由于采用特殊的制作材料和工序,洛桑说自己制作的藏香受到来本地朝佛的香客和旅行者的格外青睐,供不应求。因为全靠手工制作,一个月才制作200多盒,就这样收入还达到1万多元。“这一切,都是老板布穷早就想到的。”洛桑说。

  对布穷,记者就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陪同记者采访的乡党委书记卫罗布告诉记者,那可是我们乡有名的致富能手,更是靠着隆东边贸会一步一步走向富裕的典型。于是,我们提出了要和布穷聊聊的想法。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