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自乐的坚才老人
高玉洁 崔士鑫 杨正林   发布时间:2012-09-20 13:24:00   来源:西藏日报

  “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冬天农闲时,一个人安静地在家门口或院子里制陶。看着陶坯在转盘上悠悠转动,仿佛阳光也在转动了!”72岁的坚才老人搬出已经用了三代人的制陶转盘,一边轻轻地转动着,一边动情地给记者讲述制陶的快乐。

  不过,现在并不是制陶的季节。没有陶坯的转盘在坚才老人手上空荡荡地转动,显得是那样寂寞。

  或许,寂寞便是这个使用了上百年的转盘所面临的命运:坚才老人有5个儿女、6个孙子孙女,但没有一人继承他的制陶手艺。

  坚才老人出生在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塔巴村巴热组一个世代制陶的家庭。不过,身为家中的长子,心灵手巧的他并没有从小学习制陶,十几岁开始,他认真学习缝纫技术并成为小有名气的手艺人。但是,20岁的时候,或许是出于骨子里对制陶的喜爱,他还是跟家里人学习做陶器了。

  虽然坚才的陶器做得很好,但是民主改革前,西藏老百姓的生活普遍很苦,陶器价格低,销路也不好。坚才老人至今还记得,那时候每到藏历新年前,就赶着牛羊驮着陶器,走村串户地卖陶器、换青稞,日子过得很辛苦,一年劳作也就是勉强能吃饱饭。生活真正富裕起来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坚才家在1982年盖了一间较为像样的房屋,一直住到2006年。可现在,这房子没住几年,他家今年又准备建新房了!

  说起制陶,坚才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扎西岗乡的粘土制陶最好,一拖拉机只要50元,能用上一个冬天;烧陶用的草皮最贵,一拖拉机要三四百元还不好买,一个冬天却要用9拖拉机;一个普通的陶壶六十年代卖20多元,八十年代卖60多元,现在则要卖到200多元;陶器做好后高温烧制的火候最重要,一定要烧够一天一夜,很多人都掌握不好这个火候;制陶工具主要有转盘、木拍、木刀、钻孔木棍、木质雕花刀等,工序主要有拍器底、安器壁、安口沿、安器嘴和器柄、打磨抛光、雕上花纹等等,期间要左右手脚配合、各种工具穿插运用、多样手法交互进行;现在烧制的陶器主要卖给游客,所以上面的花纹图案很重要,一定要多学习别人的,把花纹做得既有特色又好看……

  虽然制陶在老人看来是最快乐的事情,但他的孩子们却并不这么想。大儿子贡觉丹增今年51岁,是坚才老人5个子女中唯一还留在村庄里的孩子。但贡觉丹增除了忙着料理温室大棚里的蔬菜,干干农活外,也只能在父亲制陶时打打下手,始终没有学会在他眼里很困难的制陶技艺,自然无法传承这门祖传的技艺了。其他4个孩子都在县里或拉萨工作,孙子孙女不是在外工作就是上学,没有人对制陶感兴趣,更不要说传承技艺了。对此,坚才老人在遗憾的同时也很豁达:“过去我们是生活困难,有制陶手艺总觉得生活会有保障一些。可现在致富门路多,孩子们都不需要靠这个生活了,所以自然也就没人学了!”

  儿孙成群的坚才老人虽然吃穿不愁、生活无忧,但勤劳了一辈子的老人就是不愿闲着,除了身上穿的精致藏袍是自己亲手缝的,每年冬天都要利用农闲的三四个月制作陶器,一年能做一万多件,全部卖给拉萨的批发商,据说很受游客的欢迎。2010年,在县里的组织下,制陶五十多年的老人第一次走出西藏,来到江苏宜兴陶瓷厂参观,现代的技术、精致的技艺让他感慨颇多。坚才老人说,烧制陶器需要大量的草皮,很是破坏生态,而且现在草皮花钱都不好买了。前年村里建了陶瓷厂,一年四季都能用电发热烧制陶器,不受季节限制,也不用破坏草皮,很多年轻人都去那里做工,有时工厂繁忙时他也会去帮忙制作陶坯。可他总觉得用电烧出的陶器颜色不纯正,所以宁可用最古老最传统的方法制作陶器。至于能坚持多久,他也不知道。

  对制陶,老人更多的只是热爱,还有那一份“陶”然自乐的满足。甚至对这个爷爷和父亲传下来的制陶转盘,他也心怀一份特殊的感情。灿烂的阳光下,他抚摸着转盘对记者说:“只要我还活着,就会一直用它制陶。要是哪天我不能做陶了,我就把这个转盘送给还在做陶的人,一定不让它寂寞!”

  历史与特色:

  陶器是用粘土烧制的器皿,在西藏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都有大量陶器出土。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尤其是金属器皿尚未大规模使用以前,陶器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深受高原人民的喜爱。过去,酥油茶壶、青稞酒壶以及杯盘碗盏等生活用具大多是陶器。

  长期以来,陶器生产在高原不同地方,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出现了不少“制陶之乡”,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塔巴村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的手工制陶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因为这附近有最适宜制陶的粘土,有陶器上釉需要的铅锌矿,更有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的陶瓷手工艺人代代传承。红土、碎石、白土是制陶的主要原料,上釉的主要原料是铅锌矿,燃料主要是干草、牛粪等。除白土外,烧制材料都在附近就地取材,打磨、烧制全过程需要30多个小时。陶器制作集中在秋冬季节,那时气候适宜,又有干燥的草皮,上釉效果较好,同时这里距拉萨很近,可以在藏历新年前到拉萨去卖个好价钱。

  时代在变迁,作为生活用具,陶器正在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作为旅游纪念品,有高原特色的陶器,却正在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因此,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塔巴村世代相传的制陶技艺,不仅成了当地农牧民的传家之宝,还注入了现代科技的新动力。2009年,墨竹工卡县在援藏资金帮助下,在塔巴村建起了制陶厂,现代的工艺使制陶没有了季节的限制,不少村民都不再延续家庭作坊式的制陶方法,到工厂上班,施展制陶技艺。同时,有些老制陶艺人,仍然在每年冬天的农闲时节,用传统的方法制作陶器。

(责编:团团)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