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加措:馒头引出发家史
赵书彬 米玛   发布时间:2012-09-17 14:54:00   来源:西藏日报

格桑加措和妻子边巴卓玛(中)、外甥女益西白姆在一起。
格桑加措和妻子边巴卓玛(中)、外甥女益西白姆在一起。

  高原、牧歌、牛羊、帐篷铸就了哲古独具韵味的游牧文化。如今的哲古牧人不但安稳地定了居,还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着现代文明的新生活。短短十年的发展,从一个馒头店学徒到如今人们口中称呼的“老板”,格桑加措也像一把哲古弯刀,无刃却有锋,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向世人显现哲古牧人的锋芒。

  格桑加措,胖胖的圆脸,笑时脸蛋拱起两坨,憨厚中又不失年轻人的活泼。

  他34岁,很年轻,却是哲古镇高原多味饭店的老板、高原富民农牧民施工队的队长、哲古镇农牧综合服务站的负责人。另外家里还有8只藏獒。年轻的家庭早已成为哲古草原牧家中的佼佼者,可这一切的得来,却源于白面蒸制的小小馒头。

  哲古牧人蒸馒头,这可不像泽当百姓磨糌粑那样自然天成。但就是这看着不对身份的蒸馒头,成了格桑加措发家的“第一桶金”。

  “馒头就着酸奶一起吃。”格桑加措说,“那时我们这里特别喜欢吃馒头,没人做,还要从泽当买回来。”就是这个十年前才在哲古草原兴起的吃馒头风气,让一直想有所作为的格桑加措看到了商机。

  哲古草原距离泽当78公里左右,一过鲁格拉山口就进入了雅砻河谷。格桑加措搭着朋友的车一路来到泽当,这次出门,他要找一家馒头店学做馒头。这是2002年的事——正是党的十六大召开的那一年。

  在一家河南人开的馒头店里,格桑加措交上600元学费,和面、醒面、揉面、蒸面……与白面馒头打了一个月的交道,学成了香喷喷、口感好馒头的作法。

  学成回来,格桑加措拿出3000元的积蓄,又贷款5000元,开起了小饭馆——哲古草原终于有了一家卖馒头的店了。

  格桑加措的馒头成了那时的抢手货。牧民有拿钱买的,更多的是拿酥油、羊毛等畜产品来换。“一斤酥油20个馒头。”卖馒头赚了一点钱,卖酥油又赚了一些钱,卖一次馒头赚两次利,一说起这个,格桑加措的胖圆脸又笑了起来。仿佛在说:这个商机还真没看错,让我尝到了甜头。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