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居住环境的编织工艺
44岁的益西卓玛看上去要比她的真实年纪年轻一点,却乐于让大家伙称呼她为卓玛阿妈。年轻的阿妈来自那曲地区班戈县,20岁起便每日忙于编织类的活计,闭着眼睛也能编出一条花纹精巧的挂毯。
卓玛阿妈本次作为“藏北编织技艺”这项传统技艺项目的代表,参加了“首次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保护大展”。接到大展的邀请后,卓玛阿妈带着她编织好的背包和挂毯,从班戈县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拉萨,没闲暇时间在拉萨多作逗留,7天的大展一经结束,卓玛阿妈随即搭上了返回班戈县的列车。“阿佳卓玛说她心里不住地挂念老家,在她家里还有1个女孩和2个男孩,都在令她操心的年龄。”卓玛阿妈基本不会汉语,听不太懂,更不会说,面对那些热心与她打招呼的客人,卓玛阿妈唯有友善而宽和地微笑,一旁的工作人员将卓玛阿妈的话语翻译成了一种美丽的乡愁,于是客人们听明白了,坐在他们面前忙碌地使用织机编织五彩布料的阿妈,是一位心灵手巧朴实无言的藏北母亲。
神秘的藏北有无数传说,考古学家至今还没有在这里发现比新石器文化更早的人类活动遗迹。谁也不知道这些生存手段极为弱小的原始部落,为什么选择了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作为自己的生存之地。有人说,藏北草原的地理高度决定了它的自然条件极其险恶,然而,艰难的环境最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证明过,文明诞生的环境,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环境,而绝非是一个非常安逸的环境。汤因比也认为,优秀需要苦难,美是艰难的。于是藏北牧民的祖先,正是在这个高寒缺氧、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游牧文明。
“在藏北草原上,一顶帐篷就是一个家,一个家就有一盏灯,盏盏灯点起来,就组成了草原上的万家灯火。”卓玛阿妈说。
“我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女孩们都有一身编织的好本事,是母亲教给我们的,草原上的男人们不管编织活儿。在我们那曲,有山的地方就有雪,有草的地方就有羊,有羊的地方就能纺线,每个那曲女孩都会织挂毯。”卓玛阿妈又说。
与蒙古族的蒙古包不同,藏北牧民的帐篷一般是黑色的,用结实的耗牛毛和羊毛编织而成。藏北草原上的帐篷不单单是用来睡觉,所有的牧民生活都以帐篷为中心,每天的生活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向卓玛阿妈询问这些黑色的牦牛毛帐篷是否是藏北编织技艺的起源,她笑了笑,答复道,“我不知道,但是帐篷草原上的女孩们都会编,有人编的快,有人编的慢。”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