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果老人和他的妻子亚加 摄影:段敏
珞巴族是全国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目前人口仅有3100多人。珞巴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她悠久的历史古老而神秘,鲜为人知。
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是珞巴族的聚居地。日前,记者有幸来到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在琼林村,记者拜访了85岁的达果老人。与达果老人的交流十分“困难”。达果老人精神矍铄,十分健谈,而记者要听懂老人的话却十分困难,得请人先把老人的珞巴语翻译成藏语,再将藏语翻译成汉语,所以记者得感谢同行的自治区广播电台记者德吉。
听达果老人讲珞巴族的历史,记者不免有些忧伤。“旧社会,珞巴族只能栖身于大山深处。”慈祥的达果老人坐在他用了20多年的火炉旁,悠然地吸着珞巴族的“土烟”,给记者娓娓讲述珞巴族的历史:“为什么只能居住在大山深处呢?因为我们人丁稀少,势单力薄。弱小的我们只能藏在大山深处,住在用竹子搭成的房子里,以捕猎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交谈时,达果老人耳朵上一对黄铜包裹的绿松石大耳环不时颤动着,十分吸引人。老人告诉记者,他16岁时父亲去世了,父亲把这对耳环和一副竹弓箭——家里唯一的财产传给了他,并不停嘱咐他:“一定要把家族繁衍下去。”因此,老人十分珍爱这两件物品,把竹弓一直挂在屋里最显眼的位置,耳环则一直戴在耳朵上。老人说,弓箭早已退出了谋生的舞台。现在,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好,珞巴人生活都很富裕,人们不需要靠打猎谋生了。
“过去我们不仅打猎,还得种地。但我们不懂制造铁器,锄头都是木头制的,珞巴语叫‘百巴’,非常小,不能站着使用,只能蹲在地里,一只手挖,一只手种。”说着,老人还躬着腰,连比带划地向记者描述着,“你看,现在多好,种地用拖拉机,又快又省力……”
说着说着,达果老人换上了珞巴族传统服饰,拿下弓箭走到户外向记者尽情地展示珞巴族射箭的雄姿。老人身手矫健,令我们感到仿佛是一个正欲外出打猎的珞巴青年。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