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达:高原上的理财人
   发布时间:2011-01-19 16:31:00   来源:中国会计报

  青藏高原上的基层会计旦达(藏族)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魁梧,懂英语,讲藏语,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算账十分精细。

  2010年年底,记者来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财政所采访。所长贡嘎对记者表示:“我们乡共有4976个农牧民,他们的惠民补贴资金都是通过旦达会计的手一一发出去的。”蔡公堂乡财政所主管会计旦达毕业于林芝农牧学院(现属于西藏大学)园林专业。他精通电脑,熟悉会计业务,2008年至今在蔡公堂乡财政所工作,是一名真正的业务骨干。

  算细账分文不差

  蔡公堂乡是拉萨市唯一设财政所的乡镇。蔡公堂乡财政所是西藏自治区69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目前仅存的4个乡镇财政所之一。这里距拉萨市城区20公里,平均海拔3700米。乡财政所坐落在蔡公堂乡政府办公楼2楼,有2间办公用房,办公面积20余平方米。乡财政所共有财会人员4名。

  2009年,在拉萨市财政部门的支持下,乡财政所安装使用了用友R9I财政管理软件,将乡财政的各项收支活动纳入电算化管理系统。

  在财政所办公室,旦达点着鼠标对记者表示:2010年,上级财政给蔡公堂乡安排了15.92万元的公用经费。乡财政将这些经费用于报刊订阅、打字复印、会议、交通油料、通讯等方面。在各项支出项目中,开支数额较大的项目接近万元,数额小的项目不足百元。不管什么样的开支,他都凭真实客观的支付凭证,一方面在电脑里记账,同时还要制作一份纸质账本。

  不论是电脑记账还是纸质记账,他都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确保每一份开支都有出处,做到账款相符。“按照乡镇财务管理规定,乡财政所的账本要保存10年时间,我作为主管会计,必须做好明细账,对每一项开支项目负责。”旦达说。

  发补贴不折不扣

  在蔡公堂乡采访期间,旦达充当了记者的翻译、向导和联系人的角色。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乡白定村五组农民巴桑老人的家里。巴桑对记者介绍说,他今年65岁,家里6口人,去年盖起了一座120平方米的新房。为盖这座新房,旦达亲自将国家补助的3万元财政资金送到他家里,解决了巴桑一家盖房所缺的资金。同时,旦达还给巴桑夫妇各送了一份养老保险存折。自2010年1月1日起,夫妇俩凭养老保险存折,每月都可以从乡财政所领到55元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合计110元。巴桑说,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加大援藏力度,政府出钱为他家安装了太阳能,自己不用掏钱就解决了烧水做饭问题。同时,他家还利用财政补助的3000元资金,通过投工投劳,建设了一个容量为8立方米的沼气池,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

  这其中,凡是有财政补贴的惠农项目,都有旦达的影子。蔡公堂乡政府的负责同志对记者介绍说,上级财政发下来的每一项惠农补贴资金,旦达都不折不扣地送到农牧民家里,深受大家的欢迎。

  促增收献计献策

  记者在蔡公堂乡财政所采访期间,听到了这样一则趣闻:2010年,乡政府组织农业、财会、民政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走村访户,根据每一户农牧民家庭的实际情况,分别帮助他们制定《2010-2020年发展目标》(下称“《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制定之后,乡财政所将其打印成图册,分发到每个农牧民家里。然后,政府有关方面派出人力,具体帮助每一个家庭落实《发展目标》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

  该乡白定村五组农民索朗今年72岁,他和老伴收养了一个孩子,家庭生活比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旦达作为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深入到索朗家里开展调研工作。他在充分了解索朗一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后,给索朗一家提出了一项增产增收的建议:利用国家财政的扶持政策,在庭院里建设一座小型温棚,一方面解决自家的吃菜问题,同时还可以将一部分棚菜送到市场上出售,增加收入。索朗一家认为这个建议可行,予以接受。

  于是,旦达这个增产增收的“点子”,就出现在了索朗一家的《发展目标》中。记者在索朗家里看到,这份用汉语、藏语印制的《发展目标》显示,通过发展温室大棚,拓宽增收渠道,到2020年,使全家的农牧业收入达到5123元,家庭总收入达到10246元,人均增收1401元。

 

(责编:阿菌)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