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喀则市老年大学,每天都会有数十名老年人来这里学习知识、跳舞唱歌、卫生保健……这里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乐园”。日前,日喀则市老年大学校长彭多向记者说。
通过老年大学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日喀则市老年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活到老,就要学到老”
9月27日,在日喀则市老年大学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图书室里,记者看到几位老年人正在认真阅读书籍。对记者的到来,他们似乎也未察觉到。
书架和书桌上摆满了各种报刊杂志,多数都是根据老年人的爱好和需求征订的。陪同记者采访的彭多向记者介绍说。这些老年人都是从地区和日喀则市单位退休下来的,学习是他们晚年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已75岁的玉加就是其中的一位。精神矍铄、身体健康的老人,怎么看上去也只有五六十岁的样子。退休之前,老人在日喀则地区老干部局工作。老人说,退休这十几年来,啥也没做,就养成了一个爱好,就是学习。每天无论有多忙,他都会抽时间看上至少一个小时的书籍。
老人最喜欢看的书刊报纸是《半月谈》和《西藏日报》。老人说,通过它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国家方针政策和时事大事,还可以看到西藏发生的一些巨大变化。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老人不仅教育身边的年轻人,还教育自己的儿女,让他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要在年轻的时候虚度光阴。
由于有共同的爱好,日喀则市老年大学图书室便成了像玉加这样爱好学习的老人们业余生活的最佳场所。在这里,记者也感受到他们的晚年生活是的充实和快乐。据介绍,为了给老年人营造出一种学习的氛围,日喀则市老年大学自成立起把每个月的20日设立为读书日。在每个月的这一天,不仅是小小的图书室里,连其他教室里都能看到老人学习的身影,彭多说。
“最快乐的事,就是站在舞台上”
“你好,记者同志,实在不好意思,你们今天就不能过来采访了。老人们都在排练和录制节目。”9月28日上午,日喀则地区老年文艺队的一名负责人打电话向记者说。
根据安排,29日下午,我们有幸采访到老年文艺队一位老人——普穷。
如今65岁的普穷老人,退休之前,在日喀则地区一所中学当老师。那时候的他,就非常爱好唱歌跳舞。每年的教师节,他都会为学校老师和他的学生唱上几曲,跳上几支特色的民族舞。没想到,在退休之后,这一爱好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快乐,使他的晚年生活更有了活力。
普穷说,虽然我们团队的名字叫老年文艺队,其实来这里的每一位老人的年龄并不“大”。因为每一位老人只要站在舞台上表演,那就不分年龄了,他们表现出来的是活力和朝气,不亚于年轻人。“只要能为观众演出,只要站在舞台上,这些老人就十分快乐。”
退休的这十多年里,普穷用歌声和舞姿展示了他们这些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如今,无论是从地区的“三下乡”活动中,还是一些重大节日的庆祝中,我们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歌颂共产党,赞美新生活……看到老人们在台上表演,台下的儿女们个个从心里高兴。
“为社会献上余热,坚持不懈”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他的一生注定就是要与党的事业紧紧连在一起。而泽仁扎西老人就是这样的人。
日前,在日喀则市城管大队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位老人。69岁的他,看上去十分精干,除了头发少许花白外,一双眼睛还特别地有神。老人说,自1998年从日喀则市老干部局退休后,一直都在工作。为社会奉献余热,他正乐此不疲。
老人于1962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在地区吉隆、萨迦、南木林等县(市)公安检察机关担任过重要职务。由于长期在政法战线上“摸爬滚打”,老人对法律工作特别“在行”。因此,在刚刚退休后,就被当时的日喀则市城市综合管理监督站“请过来”从事执法工作。用老人的话说,他的一生是与法律工作有缘。
现在,老人被聘为日喀则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队长。虽然头上顶着这个“官衔”,但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每一样具体的工作,老人几乎都是尽心尽力。他说:“党组织信得过他,他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和期望。”就这样,老人即使在正常的节假日里,也几乎没有休息过。
老人说,就是这样不停地工作,让他的身体才保持得这么硬朗。几十年来,从未得过什么病。或许,正是这种不服老、不畏老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
(责编:晶晶)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