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成功路上的行者
吴晓丹   发布时间:2010-09-24 08:2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

  

杨得志
杨得志

  “杨得志”,原本是一位革命年代著名上将的名字,而眼前的这位杨得志,却是一位和平年代新闻界的“上将”。

  他是一名记者、资深媒体人。多年的记者生涯,让他亲历见证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无论是中国加入WTO、神舟系列飞船发射、2006年世界杯,还是98年抗洪、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无论是攀登珠峰还是穿越藏北无人藏区,许多历史性的时刻在他眼前发生。而这些被他报道和记录过的历史性时刻同样也见证了他的成长和成功。

  作为记者,杨得志与西藏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前后进藏十次之多。在我看来进藏的路是艰险的、充满变数的,就像通往成功的路一样,总不会是一条笔直的柏油路。我们都向往西藏的绝美,也向往人生的成功,其实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路上”。杨得志从一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经过种种历练,到现在成为一名资深媒体人,他没有停下过脚步,无论是通往成功的路上还是通往西藏的路上。

杨得志在西藏

杨得志在西藏

  西藏缘:攀登珠穆朗玛峰

  与西藏首次结缘,是在2000年,杨得志主动请战,采访攀登珠穆朗玛峰。当时他刚刚结束历时一个多月的西部大开发采访,已经非常疲惫,回北京后主动请战前往西藏。独自到达拉萨的当天晚上,就有很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疼得无法入睡。第二天忍着强烈的不适,杨得志踏上了从拉萨到珠峰的路途,10年前这条路还非常难走,开车也需要三天的时间,途经日喀则、定日,最后到达珠峰大本营。这个过程中,海拔每增加1000米,对身体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因为我的这次经历,我对从内地去西藏生活、工作的人们,多了一份理解和佩服,在西藏这样的高原环境中,能坚持生活都已经算是一种胜利了。”

  攀登珠峰是一个艰险的过程,在这次历时一个月的攀登中,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登山队的意外消息传来。有时一个不小心的摔倒或感冒,就会引起脑水肿、肺水肿而导致死亡。在这样的时候,身为记者,为了记录那些画面那些时刻,不可能选择退缩,也没有多余的想法。在去之前,他就知道这种采访的危险性和困难。

  “去之前领器材时,我的老师、《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贺延光听说我要去西藏,就非常担心,劝我要慎重考虑好;但我还是毅然去了。”

  因为摄影部很多高大健壮的同事去西藏都无法适应,而杨得志看起来比他们弱小的多,第一次去西藏就要直接去珠峰采访,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可也许就是意志激发了潜能,瘦弱的他才能够顺利的完成采访任务。

  “在整个行进过程中,我就一直坚持着,几乎一口氧气都没吸。”

  有经验的登山者建议,平时能抗就扛住,坚持不吸氧,否则真正生病或是受伤时,氧气就没有那么有效了。因此平时要扛着强烈的不适感去拍摄、记录、写稿,这是完全是靠个人的意志力去坚持。

  “在珠峰待了一个月左右,回到拉萨的那天晚上,看到拉萨的灯火,才感觉从荒凉的天际回到了繁华的人间。”

  在山上,吃住条件都很艰苦,在回来的路途中甚至还发生了惊心动魄的车祸,所幸没有伤亡。

  这次采访让杨得志印象如此深刻,他也从此深深喜欢上这片雪域高原,此后他也多次自己来到西藏,有时是考察,有时是工作,而有时就是作为一个背包客,用另外一种心情,去体会西藏的神秘和美丽。

杨得志镜头下的西藏
杨得志镜头下的西藏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