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藏区的关注和对藏文化的崇敬与向往令我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去过藏区许多地方。因为实施一个慈善项目,本人正好又是该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因而去年曾两度到访迪庆,走进过这个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今年的六月底,笔者受政府有关方面的邀请再访迪庆,短短四天的考察让我意外地重新认识了藏区、重新发现了现实中的香格里拉,发现了一些与其它藏区不同的地方。
迪庆是个藏族自治州,下辖有香格里拉、德钦、维西三个县。六七月相交的季节,正是迪庆藏地一个美丽的季节。我就是在这个季节,再次走进香格里拉。
以往提起藏区,相信许多人都会联想到贫困和落后,然而,在迪庆藏区,我发现藏民族在这里一样追求和建设着现代化的文明,并且没有看到太多与传统宗教文化发生的强烈冲突。
按照“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的发展思路,迪庆实现了近些年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和健康。正因此,迪庆不但被认定为“香格里拉”圣地所在,而且现实中也确实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人间天堂。分布在迪庆境内的高等植物达187类5000余种,野生动物有1400多种,野生食用菌如松茸、羊肚菌等更是国际市场十分欢迎的绿色健康食品,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区的面积达32万多公顷。
在借鉴汉地经济发展的经验、汲取汉地经济发展的教训的基础上,迪庆的经济发展政策,特别规避了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恶性循环。据了解,2007年该州实现了生产总值44亿多元,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增长最快,根据目前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水平,迪庆州目前的城镇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已达到12200元,而农村人口的纯收入也平均达到2287元。
香格里拉这个原本只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只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抚慰的神圣之境,看来今天同样能够给人以物质上的满足。
詹姆斯·希尔顿如果活到今天,他也一定会发现,在这地平线消失的地方,有一个不同的香格里拉。她的美丽与和谐令人内心折服。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每个人,不论是官员也好、普通人也好,也不论什么民族,都有信仰的自由。
在另外的几个藏区,宗教的自由表达必须承认还是多有顾忌,特别是那些身为公家人的藏族同胞,往往在信仰自由与现实需求之间饱受煎熬,不敢公开前往朝山礼佛,不敢在家里设佛堂,不敢公开谈论宗教信仰的事。
我注意到,在迪庆宗教信仰的气氛很自由、很宽松。当我到香格里拉大佛寺参观的时候,前后看到不少藏族、汉族或者其它民族的人们到寺庙里来转经或拜佛,为自己也为家人祝祷和祈福。其中有不少还是当地的藏族官员,有些还是结伴而来,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尽管我本人并不是有神论者,但我始终都赞成能够自由选择和表达信仰的天赋人权。我相信,正是因为如此,迪庆藏区这个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民族冲突和教派纷争的地方,却在拉萨发生“3.14”事件前后,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和平与宁静,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在迪庆藏区,我也没有感受到其它一些藏区那种或隐或显的民族矛盾。
相信在其它藏区,所存在问题往往都与政策和宣传难脱干系,是否对少数民族带有防范歧视或者不平等。综观历史,任何国家、任何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如果存在矛盾,大都是因为宗教信仰、文化、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等方面的矛盾而造成。
再访迪庆,再次走进香格里拉,让我认识到:尊重和信任是民族和谐的重要因素。要建设和谐社会、增进民族团结,首先要信任和尊重藏族同胞,要真正了解藏族民众的心理和需求,多听取各阶层藏族民众和干部的意见与诉求,少搞政治化的语言和政策,特别是反对用“文革”时期的极左语言来对待民族工作。学会用以人为本的和言善语来表达意愿和贯彻意图,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自觉接受,才能减少误会、增进了解及促进和谐。
(编辑:高晓玲)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