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经:传承千年的历史活化石
顾倾城   发布时间:2014-05-05 10:58:0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贝叶经制作工序:砍叶
贝叶经制作工序:砍叶

  6万贝叶经传世珍藏

  西藏博物馆研究部主任何晓东告诉记者,目前这部珍贵的梵文贝叶经《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前保存状况良好。配有一对松木经夹板。整书以藏文乌金体即正楷字书写,其中前三页为蓝淀纸金汁书写,两端各彩绘释迦牟尼、般若佛母等六张尊像,而其余均为白纸黑墨,整书字迹工整、流畅而清晰可辨。

  据相关文献资料介绍,“般若波罗密多”为梵语音译名是渡往智慧彼岸之意,这类经书是佛教习学的最重要经典之一,《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全书二十四卷,三十二品。最初,由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即公元8世纪开始,由印度学者释迦塞纳、加纳悉地、西藏译师达摩大希啦等翻译成藏文,随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各种校勘本层出不穷。

  据统计,西藏自治区目前有近6万叶、近12万面、1000多函(种)的贝叶经存世,目前西藏现存的贝叶经大多成书于公元8世纪至14世纪之间,多为佛教经典,还有一部分为古印度梵文文献,另外还有许多传说、诗歌、艺术、医学和历史记载等。如今,西藏成为了当今世界保存贝叶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迄今保存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贝叶经古写本,其中有不少属孤本、善本、珍本。

  何晓东主任告诉记者,如果仅仅从存世量上考虑《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肯定算不上什么稀世珍品,现在不仅有大量手抄或印刷的纸质《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传世品,而且也有不少早期从印度流传的原始梵文《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贝叶经。然而,由于目前的这部《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保存现状良好,且属于手抄本,字迹精美,另外该本有比较详细的题记,所以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另外,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根据题记内容分析,此部经典校勘者署名与第五世班禅洛桑益西弟子有关,属于18世纪西藏著名的格鲁派大师,即第八世达赖诏白嘉措经师益西坚赞同名且其时代基本相符,所以从上述各种因素综合来看,我们一致认为,该贝叶经书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对于我们今后的贝叶经研究收藏和文化发掘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