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文化的西藏宗教面具
阎家银   发布时间:2013-09-29 15:01:00   来源:西藏商报

  原标题:西藏的宗教面具

  西藏面具大致分为宗教、民间两大类。宗教面具所占比例较大,可分为本尊、护法神及伴属神(又称随从者)三类。一部分宗教面具用于跳神等表演,一部分悬挂在寺庙,两者用途不同,但本身的区别不大。

  西藏的宗教面具可以说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愿望。而民间面具也富有宗教的内在含义,这一现象也是因为西藏特殊的文化背景。宗教面具与民间面具相辅相成,在丰富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长期保存下来。

  宗教面具的来源

  西藏宗教面具历史悠远,原始的信仰为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提供了土壤。西藏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张鹰说:“吐蕃先民认为,天上、地上、地下居住着各种鬼怪和神灵,它们掌握着大自然和人类的命运,只有通过对神灵的膜拜祭供,才能摆脱人生的苦难。在松赞干布时期,每年到了农业收成期时,都会举行一次比较大型的跳神活动。最开始是不戴面具的,各村会选出一个所谓‘通灵’的人,将他们组织在一起,就像现在望果节一样在田间地头跳舞,祈求神灵赐福于人间。”

  据张鹰介绍,跳神这种舞蹈在阿里日土县的古岩画中就有表现;同时在公元779年桑耶寺的落成典礼上也跳起了戴面具的似兽舞。而跳神中使用的面具,是莲花生大师结合了西藏的土风舞和佛教密宗的金刚舞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神舞所戴的面具。

  “在跳神中,每个寺庙根据护法神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面具,本身区别不大,风格也很相近。还有一些地方神、本尊神等,也加入到跳神中。其实宗教面具也是从民间源起,不断丰富。”张鹰说道。

  宗教面具还有一种是专门悬挂在寺庙中的,平日里享受寺庙的香火,不受风吹雨淋,因此很多制作精美的面具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它的兴起与佛教传播和寺院的兴建密切相关。记者了解到,在萨迦寺中供奉的“黑色依怙面具”是由一位印度祖师几经传承,最后传到“萨迦第一位僧院长”贡嘎宁布手中,作为萨迦教所崇拜的天神而悬挂于寺院,也是萨迦神舞的主要登场人物。

  提到萨迦寺的跳神,张鹰告诉记者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传说有一个女鬼叫做‘巴姆’,长得非常漂亮,但经常祸害人间,后来被萨迦法王收服后成为了护法神。每年萨迦寺都会举行冬季跳神,在表演时会有扮演萨迦巴姆的人上场,因为受当地气候的影响,每天下午固定的时段都会刮起风,萨迦巴姆刚好是伴随着风上场,那场面真是非常壮观。”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