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生长生成的西藏艺术
   发布时间:2012-11-19 14:03:00   来源:东方早报

  西藏,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吴作人到陈丹青,一批批艺术家登上高原,留下了经典的图景。而今,西藏热绵延不绝,面对“他人”的旁观、猎奇与描述,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面对商业文化的渗透,逐渐成长起来的藏族艺术家如何寻找,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西藏主题的关注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从吴作人先生远赴藏区写生开始,再到叶浅予、董希文、李焕民、朱乃正等深入藏区绘出一批经典作品,陈丹青、艾轩等更是凭借西藏题材的画作一举成名,而画家韩书力、余友心后来索性定居西藏……

  当下的西藏地区美术到底又是什么样的景象?新一代藏族艺术家如何面对其传统与艺术?随着一代代藏族艺术家成熟,本土艺术家正试图通过各自的声音,改变西藏被“观看、描述、猎奇”的旁观者视角。

  从“布面重彩”到“黑地水墨”,从“西藏画派”到陆续出现的艺术家群落,这些当下正在生成的艺术景象,反衬着历史文化的光泽,也体现出现世真实的思考。

  西藏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沈开运曾在西藏农牧学院、社会科学院与自治区委宣传部工作,自1971年来到西藏工作,沈开运已经度过了40个春秋,跑遍了西藏七成以上的乡镇,每到一个地方,工作之余,他喜欢寻访当地的传统文化与民俗,他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西藏是离天最近的地方,离自然最近的地方,本土艺术家越来越重视藏族的文化与传统,“边远地区保留了很多生命本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里也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

  9月底一个日光浓烈的下午,《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记者在日喀则地区江孜县的白居寺里“逮”到了老画家余友心。时至今日,这位72岁的老画家依然时时探访西藏的寺庙,为自己的创作捕获灵感。

  “你们看过电影《红河谷》吗?就是这里一直往南走,口上有个寺庙,吐蕃时期的,1000多年了。再往里,有个1500年的。”从30年前定居西藏开始,余友心和韩书力几乎走遍了西藏的各个地区,很多寺庙都考察过多次,并且乐在其中,“我们发现很多闻所未闻,美术史上都没有写过的东西。”

  提及这些寺庙的艺术,余友心说他刚入藏时和韩书力在这里打地铺住了几个月,就为了临摹这里的壁画:“白居寺的水准非常高。不仅是因为年久,600年来没有破坏很不容易。最早西藏壁画学习的是南亚,如尼泊尔、孟加拉。从松赞干布1300年前就有唐卡、壁画,合乎逻辑,因为佛教需要通过文艺形式普及。松赞干布本人不是佛教徒,但是他两个公主都是佛教徒,那个时候不是西藏艺术,属于外国艺术,相当于我们现在看西洋画。经过几百年藏族画家的努力,外来的艺术就变成民族的艺术。白居寺壁画典型意义就在于它是藏族画家画的。他们最成熟的民族艺术典范在这里。夏鲁寺更早,1000年了,壁画是典型的尼泊尔风格。”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