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张荫棠等在西藏的教育革新
周爱明   发布时间:2011-10-22 19:03:00   来源:中国西藏基本情况丛书——西藏教育

  1906年4月29日,清朝委派入藏查办案件的汉吏、副都统张荫棠抵达拉萨。他走海路经印度进藏,是第一位海上进藏的驻藏大臣。他边走边调查,到藏后又广泛接触西藏地方汉藏官员,了解情况。鉴于英军在藏边横行霸道,经详细调查,他决心效法欧美资产阶级变法图强,向清政府提出治藏建设十九条及西藏地方善后问题二十四款,即所谓“新政”。主要内容中就包括办学校、办报纸等。他强调,西藏要发展经济,必须广开学堂,开通知识,增长才艺。提出“凡天文、地理、机械、工艺、商、农业、算学、兵刑、钱谷、水利、矿务,一切经典史书,皆要学习。至于声、光、电、化、医诸学,皆有益于民生日用,并宜设堂分力肄学。”

  张荫棠为此建议,在西藏设学务局,负责教育领导工作。主张普及基础教育,各地遍设启蒙学堂,由清政府拨款,在人口稠密处设初等小学堂五六间,专习汉文。凡男子7岁以上皆可入学。教师聘自临省,选用浅近课本,教以识字谈话之音,造句成章之法。另由西藏地方政府督饬各寺院设立启蒙学堂。每寺设学堂一间,规模如寺庙,分别以300人、150人、80人为宜。招收12——20岁之间的青少年入学就读。学制五年,前三年学汉语文、算术、兵式体操,后两年兼习英文。

  张荫棠还提出在西藏设立武备学堂、医学堂和工艺学堂等专科学校,学生毕业考试合格可分别发给秀才、举人、进士文凭,突出的还可送国外深造。各级官员均须从学生中选拔。他在兴办教育中,过分强调汉语文的作用,但他并不反对藏人有时间仍学习藏语文。

  1905年3月,清政府任命联豫为驻藏帮办大臣。翌年,抵拉萨(已擢升为驻藏大臣)。他从川藏线入藏,也是一路调查,深感沿途所经藏族地区学堂不兴,教育落后,曾感慨道:“夫学堂不兴,则万事无以立其基,即使兵强财富,足以自守,亦终无以善其后,遑论其他。”故而要求清廷在西藏设立初级小学堂两所,分两个班,学制六年,初高等各三年。成绩好的学生可送四川的中学。清廷批准他的奏请,但将学制改为初等五年,高等四年。联豫奉命后,即将拉萨“相国祠”旧址改设拉萨初级小学堂,辟空地为操场,在讲堂、休息室还陈列图书、仪器。因不受藏人子弟欢迎,只收汉族学生30名。

  为巩固国防,联豫1908年在礼什城演武厅创办陆军小学堂,从四川武备将牟两学堂调来14名学生当教习。入学者,有从驻藏川军和驻藏大臣衙门卫队中挑选的20多名兵牟,有从直属达木、三十九族选派来的10人,有藏族10人,还有廓尔喀要求送来的4人,一同入堂学习。这所陆军小学堂为速成科,学制一年,学生毕业后充当联豫在西藏所训练的新军队长、排长等。

  联豫办学从拉萨开始,逐渐推广到靖西、工布、达木、山南等处。由于他的努力,到1909年,在西藏共设立16所学堂。随着学堂的增加,经费紧张,经请示清政府同意,从1910年起,每年由国库拨一万两银作为教育经费,直到清政府被推翻。

(责编:长卿)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