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古渡:野渡之畔起新城
裴聪 杨正林 段敏   发布时间:2011-07-29 09:12:00   来源: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次仁顿珠和欧珠罗布两位老人在古渡口向记者讲诉60年前的所见所闻。青阳多旦 摄

  从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到拉萨市区,驱车跨过拉萨河大桥只需要几分钟,方便快捷。然而在60年前,这里没有大桥,过河需要从蔡公堂乡的香嘎渡口乘船到对面的纳金乡贡布堂渡口,搭乘牛皮船或者木船,至少需要半个小时。

  1951年的秋天,十八军先遣支队和军直机关就是从蔡公堂乡香嘎渡口乘船到达拉萨城区,成功完成和平进军西藏的历史使命。

  60年过去了,渡河的牛皮船和木船早已不见踪影。拉萨河水依旧涨起涨落,而渡口河畔两边却是另一番风景。

  寻找拉萨河古渡

  1951年9月7日,先遣支队继续开进,抵达拉萨河南面的渡口――香嘎渡口,在距离拉萨市区仅半个小时路程的河滩上宿营,准备第二天入城。张经武、王其梅要求部队所有人员彻底清洁,将弄得又脏又破的军装全部脱掉,一律穿上入藏前发的新装,大家该理发的一律理发,武器擦拭得明光锃亮,精神抖擞地进入拉萨城。

  以前的香嘎渡口如今具体在哪个位置?现在已是古稀老人的蔡公堂乡蔡村香嘎组的党员次仁顿珠和欧珠罗布带我们去实地察看。

  从318国道路边一个竖有“香嘎组”牌子的地方,有一条通往河边的小道。穿过小道来到河边有一小小的拉康,拉康后面有两棵大大的柳树,柳树的树干特别粗,两个人合抱才能围得过来,欧珠罗布老人说,在他小的时候,这些柳树的枝干已很粗了,至今可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两位老人告诉我们,柳树所在的位置就是原来的渡口,河对面的渡口在纳金乡的贡布堂,河对面有一块弧形的沙地,那个地方就是船停靠的地方。弧形的沙地是船停靠时缓冲的地方,经过缓冲帮助船平稳停靠。

  老人说以前这里叫拉东香卡,叫拉东是因为以前附近的山上有上千座佛像,香卡就是渡口的意思。

  碧绿的拉萨河水在蓝天白云下安静地流淌,渡口已失去了原来的模样。河畔边高大成荫的柳树沿着围墙排开,河岸边修建起了坚固的防洪提。河对面红白墙相间的建筑物就是西藏大学的新校区。由于环境优美,这里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场地。

  柳树后面的两座居民房子的空隙间还有一堵废墟墙。“解放前,这一片是一个林卡,属于拉萨的夏苏家族,废墟就是当年林卡的一扇门。”欧珠罗布老人说。老人也曾在当年见过十八军。“那年正好涨大水,水涨的特别大,都漫到了林卡里面。有天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和几个伙伴到河边去玩,就在这个拉康后面的柳树下见到解放军,一群人背着厚厚的行李,在树荫下休息,他们的手和嘴唇都裂开了,脸也黑得厉害。看样子他们在准备渡河。”

  在古渡口,我们还见到正在河边散步的79岁的德吉老人。德吉老人在这里土生土长。老人已故的父亲元旦罗布和几个兄弟在旧社会轮流在涨水季节划牛皮船渡人,以此增加家里的收入。德吉老人在解放前过着中等水平的生活。

  “解放前,渡口有1艘木船和9艘牛皮船。当年解放军就是坐着那10艘船过河的。解放军来的时候,说解放军长相奇形怪状、要吃人的谣言到处都是,我心里又害怕又好奇。以前这里也来过外国人,金发碧眼,可是见到解放军之后,看到他们长的和我们一样,心里也就不害怕了。木船是夏苏家族的,很大,可以装很多人,河面上有一根绳子,过河的时候木船需要借助绳子的力量。牛皮船是附近老百姓的,一艘船能装15个人左右,只能在涨水季节用以运输。正是因为有这一点收入,家里的生活才比一般的老百姓要过得好些。”德吉老人说。

  “虽然日子比一般老百姓好些,但是生活依然是艰苦的”, 德吉老人说,老父亲为了生活和应付“三大领主”的剥削,不得不一直干到老,一生都是劳苦和悲惨的,不像自己,现在年龄大了,每天到河边散散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身体,十分惬意。

  国道上的风景线

  80岁的索朗老人是一名“三老人员”,18岁的时候从山南曲松县的一个庄园被卖到了夏苏家族在墨竹工卡县的庄园。因为有一次放牧的时候,有几头牦牛被偷了,他遭到管家的毒打,便和伙伴逃出了庄园,到处流浪。解放后,在蔡公堂乡白定村定居下来,并从1959年至2002年一直在白定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老人回忆说,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让自己重获新生,获得了人身自由,生活才有了幸福的感觉。以前从香嘎到贡布堂要花很长的时间,过河的人多、牲口多,有时候要在河边住一晚上才能搭上船到河对面。现在只要花几分钟就到河对面了。这些都是托党的福啊!

  在拉萨大桥的下面还有几个木墩,欧珠罗布老人告诉我们,那是解放军解放拉萨后修建木桥留下的遗址。有了木桥,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了。又过了几年,修建了现在的拉萨大桥,更加坚固可靠,这里每天车水马龙,十分热闹。木墩也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见证。

  木墩旁的河滩,以前是一片乱石荒滩,如今已建设成了一座公园,经过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和草坪绿化,加上富有诗意的小亭子供人们休闲以及拉萨市下大力气绿化的南山,这里已成为318国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们从这里经过时,常常感慨这里的环境变化大,拉萨的东大门变得绿了、亮了、优美了。

  60年来,美的不仅是桥头的风景,还有人们的生活,幸福的生活也同样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老人们回忆,香嘎在解放前属于夏苏家族的管辖范围,只有9户“乌拉”和1户管家,老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连糌粑都吃不上。然而,和平解放后,香嘎被人们称作“小香港”。我们问村民这个称谓的来源,他们说大概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富起来了,再加上名字里也有个香字的缘故。现在,为配合拉萨东大门综合整治工程,古渡口所在地的香嘎组在318国道20米以内的村民都搬到了河边的林卡里或其它地方。

  “靠国道太近了,因为过往车辆太多,居住环境嘈杂,安全上也存在隐患,政府考虑到了村民的切身利益,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帮助我们拆迁。”欧珠罗布说。

  在林卡里,我们看到了新修建的房子。全都是石木、圈梁结构的房子,几乎都是两层楼的小洋房。楼与楼之间有10公尺的距离,水泥路面、绿化、路灯等设施一一俱全,生活环境既优美又现代化。

  其中,最大的一栋房子有720平方米,主人叫格桑欧珠,修房和装修花了大概80万元。正是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下,格桑欧珠和2个合伙人买了货车和挖掘机等车辆搞运输,几家人都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住上了这样好的房子。香嘎组组长洛桑群培告诉我们,这里的147户群众中有30多辆汽车用于搞运输,有300多栋蔬菜温室大棚,每年外出务工的人也很多,靠着多种经营,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据资料记载,1959年10月,中共拉萨市东郊区委将在蔡村(今蔡公堂乡)对平叛改革中涌现出来的24名积极分子中的5人吸收为党员,同时也在蔡村建立了城关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在党的领导下,蔡公堂乡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954.1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428.59元。利用城郊优势,蔡公堂乡搞起了大面积的温室蔬菜种植,2010年蔬菜产量达到5002.5万斤,2010年乡政府争取到经济发展资金2200万元,在白定集中新建高效蔬菜温室500栋,建成后每亩地的年收益最低可增加7000元,预计总增收350万元。

  崛起一座新东城

  纳金乡塔玛村贡布堂是原拉萨市区的渡口,属于现在的拉萨东城区。从前的土地和荒滩上现在建起了小康示范区、大型游乐园、数码广场等等,藏热路、纳金路、藏大路等一条条宽阔的大路从这里延伸,一座新兴的城区正在崛起。

  生活在贡布堂的86岁的扎桑老人向我们讲述了60年前的故事:那时候,我是夏苏家族的一个农奴,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到渡口附近去割草。解放军从对面渡河过来,在这里驻扎了一段时间。当时我们还用割的草跟他们换了粮食和罐头,有时候还能换到一些大洋,感觉解放军十分亲切。有一天,他们就背着行李,吹着号角,排着整齐的队伍进了城,我们大家看到后都很兴奋。

  扎桑老人穿着整洁的藏装,头上还盘着鲜艳的红头绳,她说这样是为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庆感受。“以前的房子很小,只有两根柱子。现在自己住的有6间房屋和一个大院子。因为家里的土地被征用了,自己也成了城里人,靠着好政策,不愁没有收入。”

  “以前这儿又脏又烂,没路没电,孩子们走路上学都要穿塑料水靴或者在鞋上绑个塑料袋。现在哪里用的上哦!街道修得又宽又靓,出门就有公交车坐。”扎桑老人说。

  78岁的土登益西也是新旧社会的见证人。“我记得解放军来的时候正是拉萨的雪顿节期间。那时候雪顿节是贵族的节日,参加雪顿节的人从头饰、衣服、鞋子都很有讲究,普通人不能参与。作为一个盛大的节日,普通人没有办法随便进出。现在,没有任何约束,政府举办的雪顿节既传统又现代,市民可以广泛参与。我现在人老了,每天就是看看电视、散散步,晚年的生活很幸福,吃穿不愁不说,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有现金补贴,大米、粮食补贴等,每年还有免费的体检,出门还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

  贡布堂是塔玛村的一个村小组。塔玛村意为红旗村,老人们的生活是富裕和充实起来的塔玛人幸福生活的见证。农村变城市,塔玛人的生活又一次质变。全国人大代表、塔玛村党支部书记格桑卓嘎告诉我们,塔玛村拥有扶贫采砂场和村民集资的宾馆、度假村、花卉市场、超市等,以租凭、娱乐、消费等为经营方式,年纯收入达360万元。10年前人均收入不足1700元,在以城促乡政策的带动下,2010年全村总经济收入为424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110元。同时,塔玛村是拉萨市城关区小康工程示范点之一,现已投资1亿多元,修建了较有规模的新农村安居工程和村民文化点。

  未来的东城区,将是新世纪现代拉萨的新象征。拉萨市力争在10年内把东城区建设成为以商务商贸旅游服务为中心的拉萨中央商务区,并对城市空间、道路交通、绿化景观、公共设施等有详细的规划。目前,西藏会展中心、圣地天堂酒店、拉萨综合游乐主题公园、风情商业街等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在当年十八军渡过的渡口边,即将矗立起一座崭新的新城。她像一座丰碑,记载着60年前那段历史。

  拉萨河渡口南岸的香嘎渡口位于现在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香嘎组,北岸的贡布堂渡口位于现在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贡布堂组,是解放前从东进入拉萨的必经之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解放军修建最初的拉萨大桥(木桥),随后修建拉萨大桥,香嘎渡口和贡布堂渡口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责编:徐言)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