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庄园的新面貌
郭超人 洛桑悦西   发布时间:2011-04-07 09:52:00   来源:藏学资源网

  座落在拉萨西部堆龙德庆县平原上的原拉鲁溪卡(庄园),现在已成为羊达乡的一个村庄。我们和乡农民协会主任丹增谈起这里的生产,他笑着说:“过去,人们在皮鞭下为领主劳动。那时,除非是傻子才会卖力。今天,自己当家作主了。春天多流一滴汗,秋天多收一克粮。除非是傻子,才不卖力哪!”

  是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也高涨了。这里原来是西藏叛乱首领之一、大农奴主拉鲁·策旺多吉统治的庄园。那时,这里十四户差巴(支差的人)中的六十一个劳动力和半劳动力,总共只分种着拉鲁的三百多克“分地”和少量租地,但是每年必须派出十六个半人为拉鲁和“噶厦”政府支付内差和外差,缴纳地租粮食五百一十多克,高利贷利息三百多克。他们尽管终年做牛做马,却仍然衣不蔽身,食不糊口。据调查,截至1959年初,这十四户差巴中没有一户没有负债的。平叛胜利以后,根据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决议,叛乱农奴主所放的一切债务,全部废除;对未叛乱农奴主的高利贷,实行减息。从那时起,这十四户差巴负担多少世代的“子孙债”,才全部废除或大大减轻了。在土地制度改革运动中,他们共分得五百多克土地,几十头牲畜和大批农具。去年共收获粮食两千多克。就最近的调查,除了一户人家因为家底薄、人手少,去年接受了国家的农业贷款外,其他十三户,都没有任何负债。

  我们访问了一户为拉鲁当了六十年差巴的老农奴慈尼。慈尼是这庄园里最穷苦的人家,全家老小六口都参加劳动,耕种“分地”和租地三十多克。但在农奴主残酷剥削下,慈尼每年有八个月时间,都靠借债度日。几十年来,全家人很难吃上一顿好糌粑,喝够一顿酥油茶。直到平叛前,他仍负债粮食九十七克。民主改革运动中,慈尼一家分了三十二克土地,四间房屋,两头奶牛和一些农具。现在,他的一个儿子仍在寺庙念经当喇嘛,一个儿子参加了拉萨东郊电站的建筑工程。家里只靠一个女儿和一个外甥参加劳动。在互助组的变工帮助下,去年,他共收获青稞、小麦和豆类二百零二克,这是他家第一次拥有这样多的粮食。去冬,除留足种子和口粮外,还出卖了余粮四十四克。另外,他家还添置了衣服和用品;同时在人民银行储蓄了人民币二十元。从此慈尼家第一次从负债户变成了存款户。慈尼和他的妻子穷吉在向我们叙述家庭生活的变化时,激动地说:“多亏共产党,多亏毛主席,多亏民主改革,要不,我们这些穷差巴,永世不能翻身!”

  拐过弯,在一株老桃树后,我们到了绕登的家。他过去是中等农奴,是拉鲁十四户差巴中情况最好的一户。

  绕登和他的弟弟,一早就下地了。绕登的妻子德吉,正在晒青稞种。他十一岁的儿子群达坐在一旁,用木板练写藏文。这个孩子是在平叛后,才进入本乡小学学习的。德吉告诉我们说:这是他们家庭第一个能拿起竹笔的人!”

  绕登的家是一个大家庭,共有十二口人。平叛以前,他家有毛驴、奶牛、犏牛和几件大农具。家里常年雇着一个长工,加上本家的四个劳动力,共耕种“分地”和租地五十八克五升,并转手出租小块土地,每年收获粮食二百九十多克,被称为当时的“富裕差巴”。
  
  即使这样,在农奴制度下,绕登自己又能得到多少呢?每年缴纳地租六十克,高利贷利息十五克。加上繁重的乌拉和苛税,能属于自己所有的粮食,全家每人平均不过二、三克。加上副业生产收入的补助,一年还有两个月的时间,需要借贷。截至平叛前夕,绕登家总共负债粮食三百九十七克、藏银一百二十秤(当时每秤约合三点三元)。民主改革以后,去年绕登家丰收了。除了上缴少量爱国公粮和留下种子、口粮外,还向国家卖了余粮。德吉坐在阳光下,一边一粒一粒地选拣种子,一边感叹地诉说道:“平叛以前,每年春天最叫人焦心。土地翻耕了,也灌了水,眼看天气一天天暖起来,正好播种,可是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哪有种子!只好硬着头皮,捧着哈达、鸡蛋,到领主家借贷。明知道领主的债是无底洞,掉进去就爬不上来,可总不能叫土地荒废啊!”

  “今年还要借种么?”我们开玩笑地问。

  德吉兴奋地笑了。她抓起一把种子,拿到我们面前说:“嘿!刚打场,我们就把种子储存起来了。你们看,一颗颗又肥又大,真叫人爱!”

(编辑:高晓玲)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