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藏戏艺人在练习藏戏技艺。摄影:高加库
尼木县原有两支藏戏队,和平解放后,只剩下塔荣村藏戏队
尼木藏戏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改演蓝面具戏,剧目也由只演《诺桑王子》一种而扩大到《智美更登》、《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等多种,但在雪顿节献演时被规定仍然演白面具戏,这就使它形成了兼具白、蓝两种面具戏的表演风格。尼木原有两支藏戏队,一支是塔荣林岗村藏戏队,一支是塔荣村藏戏队。和平解放后,林岗村藏戏队解散,目前只剩下塔荣村藏戏队。
尼木白面具藏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具有独特的舞韵、优美的唱腔、古朴的服饰、神秘的剧情,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古老剧种。主要剧目为《扎西雪巴》,演员均为男性,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扮演,时间最长可跳一个小时,白面具藏戏主要由自己创作。白面具藏戏是尼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是尼木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城市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的精神资源,也是尼木文明史的生动写照和历史见证。保护好白面具藏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历史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县,对于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发人们的创造力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现年78岁的塔荣村二组村民欧洛巡巴是尼木县白面具藏戏唯一的传承人,由于现在的很多年青人不愿意从事这门学艺,并且连手工艺人自己的后代都不愿子承父业,传承人年事已高,传承后继乏人、缺乏资金等原因、尼木县的白面具藏戏正逐步趋于消亡。
近年来,尼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抢救性保护,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并认真开展了白面具藏戏的普查工作。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对白面具藏戏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白面具藏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于艺人所遇到的困难,给予大力帮助,同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这门技艺,不仅组织了白面具藏戏学习培训,在传承人欧洛巡巴的带领下,藏戏队经常深入基层为农牧民群众表演,深受百姓欢迎。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