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次仁罗布:细火慢熬炖良药
二十多年来,他将写作视为精神的迦南地。他是一个长途跋涉的旅人,走过荒漠,踏遍黄沙,咀嚼孤独的时候,常有回甘之感。
次仁罗布在《西藏文学》杂志社工作,审稿是他每天的工作。
一朝看尽长安花
2010年,沉寂多年的西藏文坛,出现一个耀眼的明星,夺魁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一时,全国炽热的聚焦点忽然集中在一个深黄色肌肤、腼腆谦虚的藏族作家身上。他就是次仁罗布。那年,他四十五岁。当他站在万人瞩目的颁奖台上,主持人念诵了他的获奖作品《放生羊》的评语:“这是一个关于祈祷与救赎的故事。小说中流淌着悲悯与温情,充盈着藏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
短篇小说《放生羊》讲述去世12年的老伴突然出现在年扎老人的梦境里,梦里,老伴备受折磨、憔悴不堪,她求年扎为她救赎罪孽,尽早使她摆脱地狱的煎熬。年扎老人哀叹去世的老伴还没有投胎,为了让她尽早转世,他去转经祈祷,到寺庙拜佛。最初,他强拽放生羊去转经,后来放生羊自愿跟随老人转经,渐渐地老人和放生羊之间建立起一种深厚的感情。后来年扎得了胃癌,感到时日无多时,为了使牵挂的绵羊来世也有个好去处,他带它去朝佛、听法、买鱼放生,尽一切努力行善,祈求上苍能让他在人间多陪陪放生羊。《放生羊》用简洁精练的语言,通过老人和羊的故事向我们呈现了爱的博大与救赎的艰难。次仁罗布以自身健全的精神维度和宽广的灵魂视野,在年扎老人身上实现了其超越现实世界、关注灵魂存在的意图。同时在如何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处理方面,他也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文学的天职正是“记述民族心灵,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
而在此之前,他创作了很多具有藏民族语言特点和情怀的小说。例如《界》、《神授》、《杀手》、《传说》、《阿米日嘎》等等,这些小说都刊登在《芳草》、《人民文学》、《民族文学》等杂志上。总体而言,次仁罗布的作品有博大的视野、悠远的追求,藏地文化背景很鲜明,把高原生活与人类共通的生命感受联系在一起。他在处理文本上有很强的现代意识,自如地转换小说的叙述者和视点。他说:“小说是遗憾的艺术,当你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作品,总会发现不足之处。”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作品非常严苛,也非常“狠”。这种狠,是义无反顾地多次删掉已经落笔几千字的小说;这种狠,是对自己所写的每一个字负责,犹如祭献的过程。“必须切割掉所有无谓的枝节,将最为极致的作品,供养给雪域高原。”二十多年来,他将写作视为精神的迦南地。他是一个长途跋涉的旅人,走过荒漠,踏遍黄沙,咀嚼孤独的时候,常有回甘之感。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