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门巴族同胞和冀文正。(左三)
2012年8月15日,第四届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摄影大奖产生。获得“金翅鸟”最佳摄影提名奖的有中国摄影师冀文正,影展名称为《墨脱1950》。这带来了一场约60年前的回忆。
1954年,十八军军人冀文正奉命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的墨脱(当时称为珞瑜地区),开展群众工作,一去16年,直到1970年才奉命调回。
冀文正最开始目睹的墨脱,是刀耕火种的古老生活,是昏雾不开的森林里传来的情歌声,是采集植物制作珞巴毒箭的奇俗,他开垦了墨脱第一块授粉玉米地,他出主意用60迫击炮弹带动绳索飞跃大河,搭建了藤索桥,他是墨脱的见证者。
除了留下大量的文字资料,冀文正还拍摄了大量图片,这些反映墨脱原始生存状态、独特民族风情,尤其是民主改革前农奴制的照片,具有极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研究价值。他的作品《弯弯的藤网桥》1957年就被《中国摄影》杂志刊登,如今藤索桥已经绝迹,冀文正的作品已成珍贵史料。而他揭露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图片作品《人背人》则更有一番曲折的故事:
1957年,冀文正在翻越高山返回墨脱时,正遇见墨脱宗本(旧西藏地方官职)扎巴顿珠,他们一行8人,其中有保镖3人,珞巴、门巴背夫各两人,背负着宗本精疲力竭地翻越多雄拉山。座椅用藤条捆缚,藤带置于背夫额头上,背夫手持拐杖,极其费力,每移动200米左右,就要换人。气愤不已的冀文正一连拍了18张照片,终于捕捉到一张准确的照片,永传史册。
3年后,这种在墨脱历史悠久的人吃人的制度被彻底摧毁。如今这张照片被北京人民文化宫收藏,并在14国巡回展出,成为旧西藏农奴制度的铁证。
冀文正的墨脱记事
冀文正15岁离家从戎,不久被编入十八军并参加了名垂千秋的淮海战役。一位弱冠少年,从此投入了血与火的洗礼,继而进军西藏。
他所在的部队边进军,边修路、建机场,后在波密县驻屯休整。1954年8月,他奉调西藏最偏僻、最险要、最闭塞的边陲县——墨脱。这里地处世界第一大峡谷地带,处处是崇山峻岭,深谷大川,地形险要,风光绮丽,其独特的地貌,造成了它道路艰险,交通闭塞,与世隔绝。这处人迹罕至的地方,却成了冀文正如鱼得水的风水宝地。
墨脱散居着门巴族、珞巴族等古老的少数民族。这里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历史渊源等,都让冀文正这位从河南平原来到这块风情别具的神秘大地的人感到新奇,在视角上、心理上受到一种强烈的冲击!让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产生了炽热的情感,并像火山岩浆一样,在心底酝酿、萌动,最终迸发出一股炽热的能量——要为搜集、整理、宣传门巴族、珞巴族引人入胜的独特文化做出一番事业。
冀文正将自己融入门巴族、珞巴族群众当中,在与他们亲密无间的接触中很快掌握了当地的语言,这为他与当地群众进一步沟通打开了大门。他被这些新奇、闪光、丰富多彩的文化矿藏所吸引,一种事业心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他要把这些文化富矿开发出来,献给社会,献给关心它们的人们。于是,他开始了艰苦的采风长征,一干竟达数十年,搜集原始资料达500余万字,通过消化、整理、校勘,成书出版。自20世纪末期以来,他陆续出版了6本与门巴族、珞巴族文化有关的著作,约百万字,今年又将出版8本,约220万字,还有7本拟于明年出版。《峡谷流风》丛书内容涵盖了门巴族、珞巴族两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人文景观、社会风情、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以及大峡谷风貌、回忆录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以说是门巴族、珞巴族两个少数民族的大百科全书。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