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宗慰: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开拓者
小月   发布时间:2012-08-27 14:15:00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孙宗慰(1912年~1979年),江苏常熟人,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世纪40年代,他与张大千深入西北地区,创作了一批经典的少数民族题材画作,被称为“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先驱”。

  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求其在我——孙宗慰百年绘画展”上,人们欣赏到一位美术家所创作的画作。这些画风格写实,典雅厚重,令人印象深刻。这位艺术家,就是第一批涉足西北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画家之一孙宗慰,他的老师徐悲鸿曾赞他是“有远大企图”、“开拓胸襟眼界”的先驱者之一。

  1934年,自幼喜爱画画的孙宗慰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追随刚从法国回国的徐悲鸿。1941年,他由人推荐,成为张大千赴敦煌考察研究的助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孙宗慰与很多大师都有所交流,并成为当时最出色的学生之一。

  孙宗慰跟随张大千西行考察甘肃敦煌、榆林窟、西千佛洞和青海塔尔寺等古迹,见到蒙古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立即被他们异彩纷呈的生活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衣装、服饰所吸引,从而创作了一生中的第一个高峰性作品系列——“蒙藏系列”。在这些作品中,他不仅描绘了当时西部少数民族的风情,还从色彩、用笔上进行了精心构思探索,形成了与他之前和之后去西部的美术家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

  “蒙藏系列”描绘了蒙古族和藏族的歌舞、敬茶、过节、赴庙会等生活场景,具有写实风格。作品均以白塔、蓝天为画面基调,或以灰色远山为背景,用鲜艳的红色来表现人物的衣饰,对比的色彩效果表现出少数民族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如画作《蒙族妇女赴庙会》,描绘出盛装的蒙古族妇女相聚、欢声笑语的场景,在喜庆的氛围中凸现出静谧的画面。

  虽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对很多人来说是新鲜稀奇的,但是孙宗慰并没有以猎奇的眼光来写生。他的画作上呈现出的人物形象都显得平和安详,仿佛告诉人们,他们早已过着那样的生活了。

  孙宗慰的学生、著名画家靳尚谊曾这样评价:“孙先生的画和他的为人一样朴素、内敛、有意思,这种自然的东西,就是现在也是不多见的。他在诚心诚意表达真诚的东西,尤其是反映少数民族的作品,安静、纯朴、厚重,典雅而不轻飘。”

  除了“蒙藏系列”,孙宗慰还与张大千一起研究和临摹洞窟壁画,这使他的绘画中融入了唐宋时期严谨、典雅的传统画风。

  或许是因为有在民族地区生活的经历,孙宗慰对画民间特殊风俗尤感兴趣。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北平,又画了很多关于市井生活的作品,如贫民去吃粥、朱门酒肉臭的生活。

  上世纪50年代以后,因为身体和政治的原因,孙宗慰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以至大家都不太熟悉这位出色的艺术家。但今天,重温他的“蒙藏系列”,人们仍能感到画作中那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责编:团团)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