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治华帅惠君夫妇。记者 王梦敏 摄
2010年9月28日下午,按照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老干部管理处的安排,我们找到了位于成都市青羊北路13号的涂治华、帅惠君的家。
敲开门,我们还未进入家中,客厅里音响中悠扬深情的藏族歌曲《妈妈的羊皮袄》已跃入我们耳中。同为十八军老战士的涂治华、帅惠君夫妇俩精神矍铄、语言清晰,让人无法感知他们已年过七旬。
古色古香的客厅,伴着茗茶的清香,和着藏音乐的苍然悠远,仿佛又回到了苍苍莽莽、辽阔雄浑的雪域高原,回到了奔腾的雅鲁藏布江边。涂治华、帅惠君两位老人关于西藏生活的那扇记忆之门随之缓缓打开,娓娓道来——
从体育健儿到石油管理者
那时候涂治华还是成都体育学院的学生。成都解放后,为了革命,他毅然参军。为了进藏,涂治华进入西南军区军政学院学习,掌握了军事、政治、炮兵技术,学习了解西藏风土人情。十八军进军西藏乐山誓师大会后,涂治华随着部队,负重从乐山经夹江、眉山、雅安、泸定、康定、巴塘、甘孜步行到了拉萨。
1955年涂治华在西藏军区司令部任参谋,他在搞好军事训练的同时,时常到基层检查边境沿线的战备情况。在一次闲暇的篮球运动中,他因球技卓越,被领导看中,后被抽到军区体工队代表西藏军区到北京参加全国运动会。
涂治华身材高大,身上有种打篮球的天分。提到当时在打篮球时的优秀表现,涂治华的表情中仍有一种骄傲和自豪。
川藏公路通车后,涂治华服从组织安排转到地方,被安排在西藏交通厅分管石油。1959年,西藏石油行业刚刚起步,石油方面工作多、任务重,要把内地的石油按计划限定、通过运输安排保证西藏的用油需求,按供应政策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目的地缓解石油荒。部署安排的同时还要保证青藏线和川藏线沿线油站、油库和输油管道的公共安全。
涂治华说,交通是西藏发展的重要命脉,有了输油管道后大大改善了西藏石油的供应。交通发展了,经济就能发展,经济发展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才有保障,这样才能促进工农业和社会发展,这样西藏才能更加繁荣。
默默无闻的文员工作
帅惠君是四川郫县人,14岁时就参军了,当时在十八军护校。1955年进入西藏,后来部队改为工薪制后,帅惠君和许多女同志一起转业到地方工作。两年后,她又调回军区。先后在干部部、军事法院担任文员。之后,丈夫涂治华转业到西藏交通厅后,她也随着丈夫转到交通厅,在青藏公路管理局公路处工作。在帅惠君的工作经历中,她一直从事着打字员等文员工作。这一点,我们在采访时,从她娴雅的气质中可以看出。
在藏30多年间,帅惠君说,让她最难忘的是部队在1959年平叛期间,那时候晚上大家都紧张得不敢睡觉,守着军区司令部,轮流站岗。现在回想起来,她似乎还能感觉到那种紧张的气氛。
谈起如今西藏交通的变化,帅惠君说,当年进藏时坐的汽车货箱,背包放中间,大家背靠背分四排坐,坐了七天七夜的车。翻二郎山时特别危险,一次她眼睁睁地看着前面一辆车翻下山去,车毁人亡。大家在车上很害怕,都要求下车步行,过了危险路段才上车。“现在,有了飞机,修了铁路,交通大大改善了,进出西藏方便多了!”帅惠君笑着说。
当我们问及老人是否还会回西藏看看时,老人眼里既有期盼,又有遗憾。她期盼的是能再次踏上西藏高原那片曾经为之奋斗、奉献的热土;遗憾的是年岁已高,身体无法适应高原的环境。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