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第一” 你知道几个?
江凌   发布时间:2010-09-25 09:58:00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第一个成立的专区级民族自治州

  1950年11月24日,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康定正式成立。这是建国后成立的第一个地区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后改为州。桑吉悦希(天宝)任主席,副主席中有夏克刀登、阿旺嘉错、洛桑倾巴,委员28人中,藏族上层僧俗人士和知名爱国人士占64%,彝族、回族上层知名爱国人士占4%。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全州辖18个县,州府康定是全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截至2006年底,总人口93.05万人,其中藏族73.20万人,占78.7%。

  “蜀山之王”贡嘎山

  贡嘎山(Minya Konka)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围有海拔6,000公尺以上的山峰45座,主峰更耸立于群峰之巅,海拔7,556公尺。高出其东侧大渡河6,000公尺,被喻为“蜀山之王”。在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一。

  中国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园——海螺沟

  位于甘孜州东南部、嘎山东坡的海螺沟是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


海螺沟(百度图片)

  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处自然生态系统——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

  亚丁风景区,位于甘孜州南部稻城县日瓦乡境内,景区海拔2900米(贡嘎河口)至6032米(仙乃日峰),面积5.6万公顷。景区以仙乃日、降边央、夏纳多吉三座雪峰为核心区,北南向分布。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处自然生态系统。

  中国乃至世界上藏文木刻印板保存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印经院——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建于格萨尔王的诞生地、我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之一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寺院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三大藏文印经院之一的德格印经院,兴建于1729年,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藏有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29万余块、文字达5亿之巨。德格印经院珍藏的典籍兼收并蓄了藏传佛教各教派的经典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科技、医学、教学、文化和藏文书法等藏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同时该院还收藏有一批藏文化的稀世孤本和珍本,它现有的雕版印刷在雕刻、书写、制墨、造纸和印制工艺等方面均保持了十三世纪的传统方法。德格印经院也因此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藏文木刻印板保存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印经院。

  世界上自然生态最完整、气候垂直带谱与动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

  甘孜地区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生态最完整、气候垂直带谱与动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境内有大熊猫、金丝猴等30多种珍稀动物,有麝香、鹿茸、熊胆等上乘的动物药材,虫草、贝母等植物药材,水獭皮等名贵皮张,松茸、白菌、花椒、核桃、雪山大豆等农副特产品,这些优质特产均出产于天然牧场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属半野味的“绿色食品”。

  藏传佛教派系保留最全,藏族文化典籍、文献保存最完整,藏医药理论研究与制药发展最早的地区

  甘孜州是历史上早期民族频繁迁徙的“民族走廊”腹心带,又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交通枢纽、藏汉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和“茶马互市”的中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过程中,多元性文化历史印记和鲜明的地域特征交织,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同时,又是藏传佛教派系保留最全,藏族文化典籍、文献保存最完整,藏医药理论研究与制药发展最早的地区。

  古代大渡河上所建的第一座铁索桥——泸定桥

  泸定铁索桥又叫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康熙皇帝所敕建,建成于1706年,是古代大渡河上所建的第一座铁索桥。此桥设计巧妙、结构独特。桥面以九根铁索作底,上铺木板,两边各用两根铁索作为护栏,桥长101.67米、宽3米,凌空飞跨于大渡河之上。清康熙皇帝为桥御书的“泸定桥”三个苍劲大字至今保存完好。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这里时,22位红一军团勇士,面对敌军两个营对江面的严密火力封锁,在这里“飞夺泸定桥”,为红军北上开辟了道路。三天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和红军后续部队通过沪定桥。从此,沪定桥不仅以其历史悠久、川藏通衢著称于世,更以红军飞夺沪定桥的英雄业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中国古石碉楼数量最多、外观造型最美、碉楼功能最丰富的地方——丹巴

  丹巴是我国古石碉楼数量最多、外观造型最美、碉楼功能最丰富的地方,素有“千碉古国”的美称。丹巴古碉群始建年代无从考证,现存古碉大致建于5百年前至1千年前不等,古碉形式多样,以四角碉最为普遍,多达13角,高达30m左右,最高达60m,分布密集、墙体光滑、角如刀锋、巍然屹立、有的弯曲如弓,自成奇景。其建筑艺术精湛绝妙,与藏寨、古树交相辉映,形成世界独有的奇观之一。

  第一位与红军总司令订《互助条约》的藏族活佛——五世格达活佛

  五世格达活佛洛桑丹增·扎巴塔耶,1902年出生于甘孜县生康乡德西底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7岁移居白利寺,以五世格达活佛坐床。17岁时去拉萨甘丹寺学经,经8年苦学获得"格西"称号,之后他返回白利寺。1936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甘孜。看到红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格达活佛对红军十分敬佩。他派人召回躲在山上的群众,动员群众卖粮给红军,并亲自到附近的亚龙寺、更龙寺,说服他们出钱出粮支援红军。格达本人给红军送肉送粮送酥油,规模不大的白利寺,一次就拿出青稞、豌豆150多担。朱德总司令到甘孜后,与格达分别在白利寺和甘孜县城会面9次。从此,格达活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1936年4月12日,红军与甘孜寺、白利寺签订了《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康北以“兴番灭蒋”为政治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条约签订后,格达活佛把它缝在自己的枕头里,直到1985年才被发现。红军走后,格达活佛写出下了如下诗句:“云雨出现在天空/红旗布满了大地/未见过如此细雨/最后降遍大地/啊,红军,红军/今朝离去/何日再回。”表达了他对红军的怀念之情。

  康定情歌——唯一入选美国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的中国歌曲

  1947年,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吴文季到当时的西康省康定县采集民歌,收集到“溜溜调”,写成《跑马溜溜的山上》。回到南京后,他找到该校的江定仙教授,为这首歌写出了钢琴伴奏,并出版了五线谱的民歌集,把《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江定仙当时还将民歌集送给了他的同学——后来享誉中外乐坛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喻宜萱,由喻宜萱演唱。自此,《跑马溜溜的山上》从康定“溜溜调”原型脱颖而出,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妙乐曲。上世纪70年代,《康定情歌》代表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成为唯一入选美国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的中国歌曲,并随着“旅行者二号”宇宙飞船在太空播放,赢得了“天籁之音”、“宇宙之歌”等美誉。90年代末,又作为唯一的一首中国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首最具影响力的民歌”,被誉为“中国第一情歌”。

  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的发源地

  格萨尔史诗也称《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一百多万诗行、两千多万字的作品。作品讲述了传说中的岭国国王格萨尔的故事,他以惊人的毅力及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抑强扶弱,造福人群。 《格萨尔史诗》被称为当今世界仍被传唱的最后一部史诗,传播范围遍及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学者研究认为,康区是格萨尔故里,也是《格萨尔》英雄史诗发源地。

 

(责编:阿菌)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