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邂逅”炒青稞
白少波 发布时间:2010-11-30 09:01:00 来源:中国西藏网
炒青稞用的大灶
大灶的摇柄
早就听说后藏地区炒青稞的传统工艺非常特别,却一直未能得见,此行在日喀则地区萨迦县麻布加乡帕列村,我终于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炒青稞有一个复杂过程,先要对青稞进行精选,把其中的瘪麦粒、野生植物籽、石子、土块等其它杂物除去,留下饱满的青稞麦。
炒青稞的场地位于村子中心一处四面砌墙的小院里。院子中间只有一个用土坯砌成的大灶,整个灶长2米,高1米,宽1米,外面又涂抹了一层泥土。这口大灶只有两个灶膛,灶的顶部除了前端有一个添料口外,后端一侧下部是出料口,其他各面都是密封的。
青稞出炉
新鲜出炉的熟青稞
炒青稞独特的地方是这口大灶没有灶眼——没有放锅的地方,那青稞放在哪里炒?秘密就在大灶肚子里面。原来大灶里面埋有一个滚筒,滚筒的一端有一支摇柄露在灶外,另一端是出料口。这样设计大灶的热量便可以储存在灶内,整个大灶就像一个烤箱,既可以使灶内的温度满足炒熟青稞的要求,又大大降低了燃料的用量,同时摇柄代替了铲子,带动整个滚筒转动,节省了人力。
炒青稞时,将生青稞和沙子通过添料口加入滚筒。灶膛生火,加热滚筒,另一端由两个人轮流转动摇柄,带动滚筒转动,起到翻炒的作用。由于滚筒放置有一定的倾斜度,青稞随着滚筒翻转就会自然滚到出料口。出料口处另有两个人,一人掏出炒熟的青稞,一人用筛子将青稞和沙子分离。此外还有一人负责将沙子送回到滚筒。整个流程分工合作、一气呵成。“一锅”能炒出六七十斤青稞,而且青稞各个“开花”,极少有炒糊的,这样再磨出来的糌粑自然就更香了。
(责编:团团)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