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 葡萄酒飘香
   发布时间:2010-11-23 09:12:00   来源:生活新报

  

  传教财富

  谁是第一个进入云南的西方传教士,如今或许已经无法准确考证。让人意外的是,昔日这些上帝的使者带到云南的一些东西,却在这片乐土上一直存留了下来,直到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些西方传教士的足迹时,不难发现他们给云南留下的咖啡、葡萄酒以及奶牛等商业财富。

  或许,他们当初带着这些来,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在东方的这片高原上,尽量过得像在家乡一样。但无意间,他们从异域带来的文化,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当地的人。影响更深远的是,他们带来的这些财富,如今被当地人发扬光大后,形成了云南特有的财富地图。

雪域高原上的葡萄园

  11月初的早晨,第一缕阳光照进了德钦县茨中村的葡萄园。不远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直插云霄,挺拔孤傲的雪峰渐渐袒露出雪白的“肌肤”,并且反射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身穿藏服的少女阿森玛俯下身,轻轻弹去覆在葡萄叶上的冰凌,好让这棵“黑珍珠”充分吸收每一缕阳光的能量。据说,这里是世界上风景最美的葡萄园。

  来自塞纳河畔的礼物

  故事还得从1860年说起。那一年,法国巴黎传教士罗启祯在西藏地区传教时受到了挫折。这位被驱逐出境的西方传教士只好带着《圣经》离开西藏沿着古道顺江而下,来到了云南省德钦县澜沧江畔这个神山脚下的藏族村子——茨中村。除了圣经,罗启祯口袋里还揣着几粒塞纳河畔的葡萄种子。从此以后,葡萄便在茨中扎下了根,葡萄酒也成了历史留在这里的馈赠品。

  阿森玛出生于茨中村,但她并非是这里的葡萄种植者。18岁的时候,她在离茨中村外40公里远的另一个藏族乡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小学老师。每次回到茨中探亲时,她都会到舅舅家的葡萄园帮忙打下手。对她来说,照料葡萄园是件难得的美差,不用面对枯燥的教案和孩子们的喜怒无常,光是看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就能让她心满意足。“舅舅告诉我,这种葡萄的品种叫做‘黑珍珠’,从法国传来的。听说法国的葡萄酒很有名,不知道和我们这里的葡萄酒相比,哪种口感更好一些?”

  但是让阿森玛没有想到的是,如今“黑珍珠”在法国已经绝种,而在德钦、在茨中村,用世界顶级酿酒葡萄“黑珍珠”酿制的葡萄酒,早已成为家家户户的日常饮品。

  关于茨中村葡萄酒的来历,既没有影视记录,也没有史料记载,有的只是口口相传,但这却丝毫不影响这段历史的真实性。因为除了扎根下来的法兰西葡萄以外,矗立在茨中村中心的茨中教堂也成为了这段历史最可靠的见证。

  现在见到的茨中教堂并非那个最早修建的教堂。茨中教堂的原址在茨中村南边约15公里的茨姑村,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76年)修建的。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德钦县境内发生驱洋教运动,焚毁了茨姑教堂。1909年重建,教堂建成后,即成为云南驿区主教礼堂,至今保存完好。茨中教堂完整地保留着它的法式建筑风格,进门是四层高的钟楼,然后是可容纳百人的殿堂及讲坛;彩绘玻璃窗和顶棚基本完整,耶稣和圣母等塑像各归其位。每个地方都干干净净,可以看出教堂一直都受到悉心的照料。

  阿森玛几乎没有去过茨中教堂,因为她信奉的并非天主教,而是佛教。在茨中村,100户人家里包含有藏、纳西、傈僳、白、回、汉等多个民族,其中信天主教的占90多户,信藏传佛教的也有几户,但这丝毫不影响村民之间的和睦相处。阿森玛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被当作异类或少数派。和其他村民唯一的区别是,阿森玛不去做礼拜,不过圣诞节,不用每个月禁食一天。

  在茨中村可以看到,有的房顶上竖着十字架,有的屋檐旁飘扬着风马旗,一家人里丈夫信奉天主教,妻子却信奉佛教的也不足为奇。

矗立在茨中村中心的教堂见证了村民种植葡萄的历史

  上帝的祝福

  茨中村所表现出的不可思议的包容性,也解释了为什么近乎原始的生活状态与来自法国的葡萄酒——本来毫不相干的两样事物可以毫不费力地结合在一起。在茨中,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葡萄,酿葡萄酒。茨中教堂前面也有一片葡萄园,100多年过去了,德钦茨中教堂外的葡萄园至今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据当地人介绍,茨中除了“黑珍珠”,还种植着一种叫“玫瑰蜜”的葡萄,是法国波尔多的品种。根据历史记载,已有500多年的培育历史。在“玫瑰蜜”种植方面,吴公底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好手。

  茨中教堂的委托管理者吴公底老人十分健谈,在和记者的交流过程中,他很愿意分享自己的家事。如今年过花甲的吴公底育有一女两男,长子叫约翰,次子叫彼德,都是教名,用的是圣徒的大号。在当地,吴公底家算是经济条件不错的中等人家,有着自足而体面的生活。

  虽然没有经历过太多大世面,但吴公底却有着非常清晰的经济头脑。他家住的两栋二层木楼围着个小院,因为近几年来参观教堂的游人多了,他便将二楼腾出来做客房。虽然每个月收取的房费并没有多少,但至少可以补贴家用。吴公底还特意在客房放置了一本留言簿。客房取名为红玫瑰,名字由来是他家自酿的红葡萄酒非常好,且一直栽种的是当年法国传教士带来的“玫瑰蜜”品种。

  说到“玫瑰蜜”,吴公底更是滔滔不绝。为了让自己酿造的葡萄酒更加纯正,他先后多次跑到西藏的盐井,向健在的老修女请教当年传教士从法国带来酿制甘地葡萄酒的酿制技术。经过多次往返请教和多次试验,最终酿出了纯正的甘地葡萄酒。法国葡萄酒的酿制技术并不难,关键是看酿酒者对葡萄的了解程度,这是老修女的原话,如今吴公底常常挂在嘴边。之后,吴公底便把葡萄酒酿造技术无私地传授给了村民。如今的茨中坝子成了葡萄基地、葡萄园,农夫个个是种植葡萄和酿制甘地葡萄酒的能手,这还多亏了吴公底。

  事实上,茨中村种植葡萄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始终摆脱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村民们每家最多种上1亩葡萄自酿自销。吴公底心里很清楚,1998年,吴公底率先在承包地种上了3亩玫瑰蜜酿酒葡萄。种植试验成功后,他又扩大了自己的种植规模,并把经验传授给了其他村民。正是这一举动,给茨中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茨中葡萄酒于2000年正式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开酿起来,主要以家庭作坊形式推广。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村民对产业化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村民甚至开始要求政府改变这种把村民当作原材料生产者的模式。

  但对于茨中村的村民来说,葡萄酒的存在有着比经济因素更重要的价值。圣经说,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时,唯一的身外之物就是夏娃头上戴着的那一顶用葡萄藤编织的帽子。从此,葡萄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因此,被喻为上帝之血的葡萄酒在茨中村民心中更像是一种祝福。从欧洲到亚洲,葡萄留给茨中村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商品。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