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雪顿节是西藏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人们要看展佛、赏藏戏、品酸奶、过林卡。雪顿节年年举办、年年创新,在品牌推广、旅游带动、文化保护、经济推动、运作模式、城市形象等多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周末访谈特别策划:两代人眼中的雪顿节,带您领略雪顿节的变化,感受拉萨城市的变迁。
访谈人物:
张小平,40后,中国西藏网总编,四十多次进藏,足迹遍及青藏高原的“老西藏”。
雨辰,80后,拉萨驻京办工作人员,新一代关注西藏的年轻人。
主持人:两位好,请问两位是哪年参加雪顿节,当时都有哪些活动?
张小平:我因为多次进藏,所以参加过好几次雪顿节活动。最早接触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印象最深,我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西藏记者站的同志一块儿去看了展佛仪式,到现在将近30年了。早期雪顿节主要活动就是展佛、看藏戏,再就是喝酸奶。
雨辰:我是2008年去过雪顿节,跟张老师那时候相比,活动丰富了很多,除了有哲蚌寺展佛、罗布林卡藏戏以外,还有当雄赛牦牛比赛、特色产品展、花卉展和经贸洽谈会等很多。
主持人:当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张小平:印象最深的就是展佛,当时天还没亮,我们在拉萨哲蚌寺的大殿门口站着,就看到上百名僧人扛着巨幅唐卡,在专人指挥下往山上抬。抬的过程中除了僧人,很多群众也都参与了。从大殿到展佛台有将近一两里路,路两旁挤满了祈福的人群,整个队伍是越往山上走越壮观,像一条长龙,在内地很少有这种景象,当时觉得很震撼。
僧人和群众扛起巨幅唐卡 来源:新华网
雨辰:我印象最深的是去罗布林卡看藏戏,2008年雪顿节有四五支藏戏表演队一起进行比赛,很受欢迎。当时龙王潭公园还有一处藏戏表演,属于偏幽默的表演方式。藏戏给我最大的感觉是非常原生态,演员们身着戏中人物的服装,戴着各式面具又唱又跳,很有民族特色。藏戏对演员的要求很高,大段一气呵成的唱词对呼吸是种挑战。之前在北京我听过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它是京剧和藏戏的结合表演,那是我第一次听藏戏,这次再听到,虽然完全是藏语演绎,要看唱词才能听懂,但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表演形式仍然让我感到非常新奇。
两位藏戏演员 来源:百度
主持人:2010年的雪顿节仅哲蚌寺展佛仪式据说就有三十多万人参加,两位怎么看?
张小平:哲蚌寺是西藏最大的寺院,历史上最多可以容纳一万名僧人,每年展佛都会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包括拉萨各地以及所属县的群众,还有各地游客。早期的雪顿节只是西藏三大领主的节日,老百姓参与的机会很少。在没有人身自由的情况下,携家带口看展佛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后来能有一两万人就不错了,我当时参加的时候山上虽然人也多,但是稀稀拉拉,不像现在的人山人海。今年据说三十多万,虽然不知道准确数字,但说明去的人更多了。
雨辰:雪顿节是藏族老百姓自己的节日,因此非常注重大家的参与,周边的人都会赶到拉萨过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很多老百姓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过林卡,在树林里支起帐篷,品着甜茶,喝着青稞酒,吃着牦牛干,玩着扑克,唠唠家常,非常悠闲。
人们在罗布林卡搭起了帐篷,过林卡。 来源:西藏文化网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