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作人的《藏区写生》,到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西藏,这块神秘的世界屋脊,在不同画家的笔下,揭开神秘的面纱。11月18日,一位在西藏主题上倾注一生心血的艺术家吴长江来到深圳,展示他赴青藏高原写生创作的100余件作品,让深圳观众近距离直面来自高原的鲜活生命。
11月18日 “直面生命——吴长江青藏高原作品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该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关山月美术馆联合主办,中国观澜版画基地协办,将集中展出著名画家、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近年来的精品力作,其中既有严谨细腻的版画、酣畅淋漓的水彩,也有言简意赅、生动流畅的速写、素描。与此同时,该展还将举办由20余位全国著名艺术家和理论家参与的“吴长江艺术研讨会”,共同探讨吴长江的艺术创作、青藏高原题材绘画的价值,以及二者间的密切关系。
对西藏主题倾情一生
对西藏主题的关注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从上世纪40年代,吴作人先生远赴藏区写生开始,五六十年代,以叶浅予、董希文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纷纷深入藏区,直到陈丹青凭借《西藏组画》一举成名,当代的每一位著名画家几乎都有西藏主题的创作,而在这些画家中,吴长江无疑是特别执着的一位。他对青藏高原的眷恋,是一经倾心、终生不渝的情感。
1981年4月,还在中央美术读书的吴长江和同学一起到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写生,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多年深入藏区写生创作的万里行程。吴长江说:“冥冥之中,我与青藏高原有一个前世之约。”这三十年中,他每年都要去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祥地“朝圣”,这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高原缺氧、寒冷、饥饿,汽车坏在半路,大雪压垮帐篷,狂风吹跑画具……吴长江的作品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完成的。九十年代去西藏的时候,常常要住帐篷,每次住两天就感冒,“在高原上感冒特别难受,但每次一回来就忘了,马上计划着下次去。”吴长江回忆说。
本次展览是吴长江艺术创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其中,有创作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藏高原系列”版画,《挤牛奶》、《喂马》、《高原之子》都是美术界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有新近创作的水彩写生,《卡多像》、《泽库大格》、《两位甘德牧人等》,令人感动的是,这些作品就像本次展览的主题“直面生命”所揭示的那样,鲜活而深刻地表现出青藏高原雄奇瑰丽的雪域风光、藏族同胞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形象地勾勒出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一片不可多得“精神家园”。
坚持现场写生
特别有趣的是,本次展览中,设计人员选取了一张未完成的作品制作成海报招贴,在这藏族青年立像画中人物的一只脚还没有涂上颜色,袍子上的色彩也还没有涂完。在本次展览中,像《未完成的青年像》这样的半成品还有不少,这些都是吴长江在青藏高原上的现场写生作品。真正直面这些作品,是一件很震撼的事情,因为这些画大的有近两米高,很难想象,这样大幅的作品是现场写生完成的。吴长江介绍说,像《未完成的青年像》这样近两米的作品,要不间断地画4个小时,而作为“模特”的藏民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中途离开,于是就有了这样未完成的半成品。与那些对着照片画出的精致作品相比,这样现场完成的“半成品”似乎别有意味。
在数码相机可以一分钟连拍数十张照片的今天,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克服那么多困难,对着真人写生呢?吴长江说:“画大画尽管很艰难,但现场的生动性却是无法复制的。”在今天这个一切都已经数字化的时代,吴长江却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手工劳动,他不搞”添加剂“,不搞”人工合成“,全靠实力,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地提高绘画难度标准,而且呼吁美术家们警惕绘画的照片画倾向。在吴长江看来,与描摹照片不同,写生最可贵的是和对象的交流。素描作品《草原青年》画的是一个剽悍的藏族小伙子,见到这个年轻人时,吴长江就觉得他眼神特别锐利,在画像过程中,青年的父亲告诉画家,自己必须紧紧地跟着儿子,因为每次进城,儿子都会和人打架。通过和老人的交流,吴长江在作品中更加深入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
回归灵魂的肖像
吴长江喜欢画人物画,本次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是人物肖像。他尤其喜欢画藏民中最剽悍和强壮的康巴人和安多人,因为这两个地区的人最富有藏族的民族性格和相貌特征。一方面,藏族传统服饰和相貌特别入画,另一方面,他们生活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寒地带,性格坚韧豪迈,面对着最恶劣的自然环境,却有着最乐观的民族精神,这一点让吴长江特别感动。同时,他认为,藏民族和自然特别亲和,注重精神生活,这些特点对现代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特别有启示。在不可避免的现代化、都市化生活中,画家力图多留下一些更能表现人的原本状态、本真生命的东西。所以,吴长江说:“我画的不仅是藏族人,我画的是人。是我们每一个人。”
事实上,吴长江对藏族文化的热爱绝不仅仅止于绘画,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热衷于收集近百年的藏区历史资料。有关藏区风俗民情、高原人文地理,举凡清廷档案、军队电报、学者著述、私家笔记,无不细读精研,他收藏的史料遍及中国、日本和欧洲。谈起清朝驻藏大臣描写西藏的著作《有泰驻藏日记》,他如数家珍。这些资料,在他看来,也是画家创作的养料,值得深入研究。而看吴长江的画展,也像在阅读一部青藏高原日记,他用画笔记录下这片神奇的土地三十年来的变化,尤其是其中人的变化,他感慨地谈起藏民的变化:“现在,当我完成作品以后,他们会拿出手机把画作拍摄下来,以作纪念。”
(责编:阿菌)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