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总政”
“阿兰是个很有灵气的小姑娘。但她的个性,或许不适合走部队发展的路线。”歌唱家李双江是当年阿兰入学考试的考官。
那是2003年的春天,军艺在上一年的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拿了团体奖第一名。唱民歌的阿兰让李双江眼前一亮:这是下届青歌赛的好苗子啊。
“她很有才华,我下决心要把她招进来。”李双江认为阿兰的综合素质、对音乐敏感性、歌唱性都非常好,二胡拉得也不错。因为阿兰已错过正式的招生时间,李双江特意打了报告,请学校网开一面,录取阿兰。但阿兰并没有出现在第二年青歌赛的民歌赛场。入学后,她爱上了流行歌曲。李双江对阿兰流行歌曲的看法是:“她对流行歌曲有一个思路,不见得有好的方法,但是能到人心灵里面去的。”
2006年9月,阿兰参加了第九届上海亚洲音乐节亚洲新人歌手大赛,李双江是评委之一。最终,金奖被一位菲律宾歌手捧走,阿兰以总分0.005分之差屈居亚军。
对于阿兰毕业时的选择,李双江表示理解。“阿兰属于个性比较鲜明的学生。军校要求很严格,但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进军艺后,阿兰很快成了学校名人。
在2006年“超级女声”比赛中成名的歌手许飞对阿兰印象深刻,她比阿兰晚一级。“经常在学校碰见她。大家的军装穿在身上都是中规中矩,但阿兰是那种能把军装穿得很时髦、很突出的那种人。”阿兰后来透露,发下来的军装都有点大,她就把军装改小,收腰,穿上去很贴身。
许飞说阿兰的专业课很好,声乐系的期中期末考试“有阿兰的场次,很多外院的同学都会慕名跑来看,那时候就有点明星苗子了。”
2006来了,这是阿兰在军艺的最后一个学年。所有人都在计划着毕业以后的未来。
“对于未来,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期许。”许飞回忆,当年同学里想做什么的都有:有人想成名,就准备考个文工团,或者去签唱片公司。
那是“超女”最火的年份。这年五一,在家闲着没事的许飞跑到长沙参赛,一举杀入全国六强。
很多朋友劝阿兰也去参赛,这是一个出名的捷径。但她认为超女“成就不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或者是歌唱家”。
“我那时候想当艺术家,想当歌唱家。”阿兰的目标,是总政、海政这样的文艺团体。
谈起自己的十年专业功底,她充满自豪,甚至优越感。“我们搞艺术的人”,她喜欢这样称呼自己。
即便是现在,你也能看到她身上“学院派”的烙印。虽然接受了日本音乐公司三年专业训练,曾在日本拿下唱片日销售冠军,她现在仍很自然地带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这样的话。
她也从来不掩饰自己对于出名的渴盼,“学这个的,哪个不想出名?难道你只想把自己关在琴房里面唱歌,不想把你的好声音奉献给大家吗?”
在学校的几年间,阿兰多次随总政歌舞团下部队演出。在几次晚会上,一些领导点名要听她唱《天路》。
连老师都建议她去总政歌舞团。如无意外,部队文工团肯定不是问题。“圆我爸的梦,让我穿上了军装;而我作为独唱演员,又圆了我妈的梦。”
学院派的另一面
恰恰在那个五月,那首深受领导们喜爱的《天路》,让阿兰明白“学院派路线”好像没那么好走。
军艺彼时正在筹办02级学生毕业晚会。学校安排阿兰与95级毕业生韩红合作演唱《天路》。5月10日晚上是录音时间,韩红并未到场(按约定她只需提供《天路》CD)。阿兰希望能演唱其中一个从副歌到高潮的完整段落,但交涉的结果是:她只唱前面两个开头,高潮的三个段落和结尾全部由韩红自己完成。
这首“合作”的《天路》现场演出后来在央视公开播出。在演唱现场,阿兰盯着离自己两米开外的韩红,目光迅速移开。音乐声起,韩红对台下说:我们让她先唱,好吗?整个演唱过程中,两米的距离一直保持到终场。
5月10日那天录完音后,阿兰写了一篇后来删掉的博客:
回到家楼下,我哭了,我只知道当时我真的很难过……说实话,要不是学校安排的这件事,我真的当时就想甩手走人了……为什么我只能唱副歌?为什么连一句高音段落也不给我唱呢?就因为您是一个名人而我不是吗?
“我也不是那种特别计较的人。”提起4年前的那次“合作”,阿兰挥挥手,“我觉得能跟她一起唱已经很荣幸了。没什么委屈的,这就是一个现实问题——你要是更有名,不用讲都会让你唱。”
尽管在老师面前,阿兰永远乖巧听话受宠,但很多人仍能感觉到她内心的倔强。许飞说,她和阿兰在不愿受拘束这点上是一样的。“可能在部队,我俩都不太合适。”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