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成立50周年 > 沧桑巨变 > 各地扶持

安徽省援建山南纪实:燃情雅砻“逐梦人”

李文健    发布时间: 2015-08-07 14:03:00    来源: 西藏日报

  巍峨雄浑的高原冶炼精神,奔腾不息的雅江涤荡心灵。比高原更高大的是无畏的精神,比雪山更纯洁的是无私的心灵。

  雅砻,西藏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发源地,千百年来记录着西藏前行的每个脚步。就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2013年7月,迎来了一群“逐梦人”,他们就是以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干部、山南地委副书记张明为总领队的援藏干部们。

  两年来,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干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大政方针,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做到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党委、山南地委保持高度一致,在艰苦环境中磨炼了意志,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受住了考验,为高标准完成对口援藏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关键时刻,全体援藏干部讲党性、顾大局,顶得住、打得赢,为保持山南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命,在复杂环境中彰显担当

  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干部从踏上“世界屋脊”的那一刻,就深深感受到肩负着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山南地处西藏南部,边境线长达630多公里,与印度、不丹接壤,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富有神秘色彩的独特景色,蓝天、白云、草原、湖泊勾勒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迷人画面。

  但作为援藏干部,大家感触最深的不是雪域高原的独特风光,而是高寒缺氧、道路艰险、语言不通、民情生疏、社情复杂等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考验。

  来到山南,援藏干部们就遇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有的同志靠吸氧度过每个夜晚,有的同志因引发肺水肿住进了医院;下乡和出差途中,大家时刻面对着险峻的地形和路况,雪崩、泥石流、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往往突如其来,可谓险象连连;生活上的困难更是家常便饭,喝凉水、吃生饭,“全副武装”冻难眠,是援藏干部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尽早进入工作状态,全体援藏干部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抓实抓好。通过定期集中学习、交流座谈、个人自学等方式,深入学习中央第四、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长期在藏工作的党员干部奉献高原、建设西藏的精神,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做好工作的本领。他们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全力维护一方稳定平安。

  进藏以来,全体援藏干部始终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大政方针,带头践行“老西藏精神”,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刻领会“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为保持山南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应有贡献。

  富民,在经济发展中提升活力

  安徽省对口支援的错那、措美、浪卡子三县,基本情况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点。相同的都是高寒偏远县,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平均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不同的是各县发展又有自身特色。

  两年来,根据当地实际,按照“两个倾斜”要求,安徽省科学制定三年援藏项目规划,确定了总投资3.108亿元的30个援藏项目。截至目前,27个工程类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9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96.5%;21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他6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为进藏初确立的“三年项目提前完成”打下坚实基础,整体工作走在地区援藏前列。

  如何将内地先进的发展理念、将安徽的人才技术等优势带到山南,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安徽第五批援藏干部一直深入思考、努力破解的课题。

  张明向记者介绍,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坚持重心下移,倾向基层、造福群众,项目涉及全地区新农村、市政、交通、财源、产业、稳定等各个方面,为山南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张明对援藏项目有着特殊的理解,他经常强调,援藏项目是助推山南发展的强劲动力,是造福山南各族人民的重要载体,工作队明确要求援藏干部对每一个援藏项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现场要清楚、进度要掌握、质量有保证。错那县安徽广场、迎宾大道,浪卡子县初具规模的县医院、村居卫生室,措美县县乡村完备的卫生网络服务体系、棚户区改造等一个个“民生民心”项目,像天女散花一般镶嵌在雅砻大地,生根发芽。

  可以说,项目援藏是造福山南各族人民的重要载体,是展示安徽形象的重要平台,在促进富民增收中起到了“加速器”和“助推器”重要作用,但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却远远不满足于此。援藏干部们不遗余力地加强皖藏交流,拓展援藏领域,加强社会援藏力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援藏理念,在各种先进技术对接的同时,一个又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培训项目,在雪山之巅、雅砻河畔,如火如荼地展开。援藏工作队积极主动与安徽省政府和省直部门衔接汇报,争取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措美县与国电集团签订投资5亿元的30兆瓦光伏能源建设项目,在皖举办地区组织、宣传系统干部和乡(镇)长、村(居)第一书记培训班10余次,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380人。积极协调安徽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残联等群团组织,加强了交流,结成了对子,拓宽了渠道。深化受源地交往交融,皖藏两地60多个医院、学校和部门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促进了两地人民交流交融交往。先后选派了来自卫生、农牧、国土、环保、广电等12个领域三批共150名专业技术人员短期赴藏工作半年,通过组织培训、举办讲座、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传帮带”,为山南各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短期援藏医疗人员诊治服务病人6000余人次,开展培训班48次,培训当地医疗卫生人员2000人次,实施的多项手术填补当地空白。

  真情,在为民服务中实现升华

  一人援藏,全家援藏。

  援藏干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除了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和艰苦的环境外,常在大家心头、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是乡情和亲情。许多援藏干部的妻子或者丈夫默默承担起了家庭重担,许多援藏干部的父母忍着病痛为儿子卸下牵挂,许多援藏干部的儿女把对父亲的思念深深隐藏心底……

  真诚的付出与奉献,使安徽援藏干部这一群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援藏干部的身影,如雪山一样高高耸立在山南各族人民心中。山南地委书记张永泽对安徽省援藏干部给予很高评价。他说,安徽援藏干部发扬“老西藏精神”,把山南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尽管援藏晚,但他们力度最大,他们真心实意为山南人民办实事、谋福祉,赢得了广泛赞誉,在雅砻大地上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犹如一座“无字丰碑”在雅砻大地熠熠生辉!

  “以前,嘎玛拉姆见到生人就躲,可是上次吕书记和他爱人来过后,她总是缠着我问,那个漂亮的阿佳什么时候再来。”在错那县贡日门巴民族乡斯木村80多岁的老阿妈平措旺姆告诉我们。

  原来,去年,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干部、错那县委常务副书记吕金波的爱人领着儿子前来探亲,得知吕金波在错那县通过结对认亲活动,认下了两门“亲戚”,便去看望老阿妈一家,并为老人的孙女嘎玛拉姆买了很多玩具和糖果。

  为了把“家”的感觉送到农牧民身边,安徽援藏干部们把山南当成自己的家,不仅让家人参与到结对认亲当中,还积极带领援藏同事为当地群众送爱心,一起为贫困学生解决困难,一起帮助群众收割青稞,还一起看望孤寡老人……

  两年来,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广泛开展“一家亲”活动以来,坚持把家庭困难群众作为主要对象,经常走访慰问贫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工作队了解村情民意,慰问困难群众3150余人次,结对认亲100余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300余件,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合计达40余万元。

  心怀大局,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干部用激情书写着辉煌,用深情丈量着高原,用行动诠释着奉献。责任,在援藏的接力中彰显;品质,在援藏的艰苦中锻炼,这是一种无私奉献、奋力拼搏、挑战自我的援藏精神。

  原标题:燃情雅砻“逐梦人”——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援建山南纪实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