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的脱贫进程,直接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来自西部贫困省份甘肃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将一些有造血功能的重大项目安排布局在西部省份、贫困地区,以实现脱贫的“可持续”。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最贫困的民族地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周强说,近年来,一大批交通、水利、住房、饮水项目的落地实施,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存发展条件。他担心的是,后续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会影响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
甘肃定西从1983年开始就是国家最早实施区域规模扶贫的重点区域,以定西为主战场的“三西”扶贫开全国扶贫开发的先河。“扶贫的关键还是产业,目前脱贫缺乏产业依托。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产业上不去,扶贫效果是短暂的。”全国人大代表、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认为,下一步群众脱贫、以及已有减贫产业的转型升级,都需要国家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
周强、张令平等代表建议,国家应把定向调控的重点放在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特别是在扶贫产业上,能够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支持重大项目向贫困地区安排布局,加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巩固减贫成果,实现脱贫的“可持续”。